

在地拉那看见世界
作者:张斌
上个月,从2013年起便担任阿尔巴尼亚总理的埃迪·拉马在接受邻国意大利电视台采访时,带着众人去追寻那个遥远的年份,世界杯的夏天热得很。彼时,阿尔巴尼亚恰似欧洲大陆上的一座孤岛,国门紧闭,世界杯仿佛世外。那台厨房里的电视机播放的世界杯转播信号来自意大利RAI电视台,阿尔巴尼亚人称这种非法收看为“暗网”。即便当年,阿尔巴尼亚人也认定一海相隔的意大利人与自己紧密相连,拉马将这种亲近描绘为“相似犹如两滴水”。因此,当佐夫在马德里捧起世界杯奖杯时,地拉那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我们看着奖杯在意大利人手中,就像也在我们手中一般。”拉马如此回忆。
那个夏天,通过“暗网”看到世界杯对于阿尔巴尼亚人意义非凡,拉马和身边的小伙伴们听着比赛的解说,“对我们产生了难以置信的作用,在黑洞中不再感到孤单”。今年2月,地拉那国家博物馆特意举办了“金童”罗西足球生涯展,追忆这位绽放于1982年世界杯的意大利名宿。总理拉马参加开幕式,讲话中他再次强调,“足球之于我们,绝不仅仅是一个球和运动。对于我们就是另一个世界的样子。我们有机会看到了一面移动的镜子,是一个禁忌的梦想”。
从政多年,拉马深知体育运动的价值所在,倡导推动足球发展不仅有机会赢得宝贵的选票,更能与公众一道用运动定义自己的国家。去年,拉马在全国发起了一场体育场设计大赛,为三座重要城市筹建新球场。伴随一场地方选举,拉马精准把握时机,宣布将与曼城俱乐部展开合作,在第二大城市都拉斯创建一所足球学校。2022年,地拉那还曾成功承办过欧协杯的决赛,在欧洲足球大家庭中得以展现自己。
想当年阿尔巴尼亚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属于足球弱国,球队很少能获得出国比赛的机会,理由是防范球员借参赛之机叛逃。巨变过后,阿尔巴尼亚足球未见起色,假球肆意,贪腐当道,俱乐部深陷财务陷阱,青训成果乏善可陈,征战本届欧洲杯的26名国脚中仅有8人出生在阿尔巴尼亚,绝大多数人是生活在欧洲各地的阿尔巴尼亚后裔,希腊、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乃至伦敦郊外的小镇都对阿尔巴尼亚国脚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近10年来,尽管克罗地亚曾先后夺得世界杯亚军和第三名,但前东欧足球板块整体不兴,多数国家队表现乏力。1998年以后,罗马尼亚再未进军过世界杯决赛圈,塞尔维亚2000年后多数时间无缘来到欧洲杯中央舞台。2008年之后尚没有一支前东欧球队挺进欧洲杯四强。全球职业足球体系客观上塑造着运动的样貌,无论身处庞大体系的何种层级,每个国家都在其中贡献资源,吸收势能。阿尔巴尼亚俱乐部如同其他前东欧国家球队,虽然无力攀升到更高层级,但只要保持足够的开放度,其人才自然能够行遍天下,国家队最终从全球体系中坐享其成。
巴西人西尔维尼奥率领阿尔巴尼亚队在本届欧洲杯预选赛中经受住了来自波兰和捷克的考验,历史上第二次挺进决赛圈,举国欢腾。阿尔巴尼亚国小,球员年轻,但球队保持着强劲的足球基因,从预选赛到决赛圈小组赛与意大利和塞尔维亚的两场比赛,屡见其最后时刻扼住命运的咽喉。即便这一次无法从死亡小组中突围,但全世界已经刷新了关于阿尔巴尼亚足球的认知,他们与另外10支前东欧球队一道扮演着欧洲足球更具活力的变量,那个开场23秒的创纪录闪电进球永远留下了阿尔巴尼亚人的英名。 阿尔巴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