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末,我选择去菜市场疗愈心灵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张小熊在周末,我选择去菜市场疗愈心灵0最近“20分钟公园理论”很火,大意是在你觉得压力很大的时候,就去公园溜达溜达,或者干脆找个地方坐下来,呼吸公园中带着植物和阳光味道的空气,身心很快就会放松下来。

可对我来说,比公园更能治愈人心的是菜市场。只要站在菜市场的大门口,被喧嚷的人群环绕,看着五颜六色的果蔬和琳琅满目的货架,我就会感到自己在真实而热烈地活着,上班时被消耗掉的精气神儿一下就回来了。

北京的菜市场开门都很早,冬天七点多,夏天甚至五六点就开始有人了。我经常会在周末上午九十点钟去慢悠悠地逛,那时候习惯早起买菜的大爷大妈已经满载而归了,菜市场里不会太拥挤;而且时间不算晚,果蔬都还是水灵灵的新鲜样子。

和超市不一样,菜市场的时令气息更强。平日工作的时候,写字楼的玻璃窗都会被长长厚厚的窗帘遮住,阳光照不进来,空调不停歇地维持恒温。待的时间久了,人对四季变化的感知都变得迟缓了,像被一层坚硬又孤独的外壳包裹。但这些逐渐麻木的感觉,却在我走进菜市场的时候,重新变得灵敏起来。

我在北京换过好几处住所,每次搬到新家,我都会搜寻周围的菜市场,一个个认真标记下来。有一次我住进了一个很大的老社区,楼下就有一个菜市场,菜场里有一条十几米长的通道,固定的小摊支在两侧,虽然地方不大,但瓜果蔬菜、鲜肉熟食应有尽有,好不热闹。

那段时间,几乎每天下班后我都会去菜市场溜达一圈。因为摊贩固定,顾客也都是社区里的人,没几次摊贩们就都对我有印象了。起初,一位卖蔬菜的大叔不是很喜欢做我的生意,因为我一个人住,吃的东西不多,每次买食材也都是一个两个的。这样的买法在北方的老菜市场里,几乎是一种调皮捣蛋的策略。但是因为大叔的菜新鲜又便宜,我就厚着脸皮总去叨扰,再有的没的扯上几句,渐渐地与大叔熟络起来,他也记住了我这个独自一人的“北漂小孩儿”。有一次我做饭发现缺块姜,临时下楼直奔大叔的菜摊。因为之前买大块的姜总是放坏,我就挑了一根食指大小的姜,拿起来还没等开口,大叔直接乐了,冲我摆摆手:“拿走吧,不要钱啦,也没多少。”

跟买菜大叔隔了几个摊位的是一位卖水果的阿姨,有段时间我天天都去她家买菠萝。阿姨每次都乐呵呵地帮我挑甜的,不单去皮,还会给我切成小块,要知道这种级别的服务在北方的菜市场有多难得!

除了家门口的菜市场,每次去一个新的城市旅行,我也很喜欢去当地的菜市场转转。神奇的是,有时候并没有专门的计划去搜菜市场,但循着人声鼎沸、飘来香味的方向找过去,总有一个热闹的菜市场在等我。

印象最深的是沈阳的小河沿早市,我从头吃到尾,恨不得直接住到那里。有3块钱一大碗的浓香豆腐脑,10块钱一大盒的裹满芝麻花生的驴打滚,还有各种“嘎嘎香!”“嘎嘎甜!不甜不要钱!”的叫卖声,让我萎靡了好久的精神头都重新振作起来了。

我这个之前每逢周末一觉睡到下午的人,现在会专门早起,去菜市场“吸吸人气”,治愈自己被工作消耗的身心。我有时想,为什么自己明明会因为人多而烦躁,对各种“网红”地点不感冒,却唯独喜欢菜市场呢?

或许真就如那句话所说的吧: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上一篇: 声音(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