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

作者:陈璐
好物0如今,许多人一旦离开智能手机就会感到不安。但想象一下,如果智能技术能嵌入到你的眼镜里,编织进你的衣物中会怎样?设计师们正在探索这样的可能性。这不仅是科技与设计结合的一个实例,也预示着未来产品设计的新方向。正如过去那些改变世界的发明一样,这些创新设计也将重新定义我们的未来生活。

自现代机械发明诞生以来,技术就以多种形式影响着设计的世界。随着技术、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演变,创新与创造性思维也不断发生着转变。过去的设计工具被新的媒介所替代,在每个时代定义了新的设计语言。事实上,我们正处在技术发展的拐点,经过多年的指数级创新和进步,技术的巨大变革已经无法被忽视。

无数新兴技术和趋势正不断重塑设计,打破创造力的界限,并提供全新的可能性。巨大的技术变革是否已经定义了新的设计语言?在这样的变化下,生活中好物的标准是什么?为此,本期杂志特别采访了五位活跃在设计前沿的专业人士。他们的工作涉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生物技术、可持续环保等领域,在这个封面故事里,他们探讨了这些技术如何塑造设计的现在与未来,也提供了各自视界中的一份未来好物清单。

过去两年里,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能够分析海量数据以发现模式和趋势的技术,让设计人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用户的行为和偏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同济大学的副校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娄永琪认为,人工智能代表了设计工具和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自然、人造物和赛博世界这四个世界之间的交互方式。但他也强调,在这个似乎对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盲目崇拜的时代,人的优势在于创造意义的能力,人类真正的贡献应该是创造新的范式。

物联网(IoT)技术让越来越多的日常物品连接到互联网上,使它们变得“智能”,并不断收集和传输数据,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设计师而言,这意味着创造的产品不仅要具有功能性,还要具有响应性和适应性。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唐克扬说到,技术进步让“物”的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物”变得更加聪明,但科技不必总是“高”的,重要的是它是否可以自然地嵌进你的生活。好物1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为设计领域开辟了新天地,创造了数字化扩展的现实空间,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建筑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进行建筑模拟,产品设计师能让消费者预览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该技术在数字娱乐产业中的应用尤为突出和前沿。法国育碧游戏公司的高级制作人、开放式创新部门负责人艾德里安·莱西(Adrian Fernandez Lacey)告诉我们,新技术在初期往往通过娱乐得到推广,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其技术突破也能反馈并推动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这些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新的工具,使他们能够创造出一系列既可持续又环保的新材料、新产品及建筑方案。这些创新方案不再依赖传统的制造过程,而是通过生物过程“生长”出来,涵盖了可持续时尚、可生物降解的包装,以及像呼吸一样充满生命力的建筑。食物设计师胡方在其研究中将食物领域与生物科学相结合,她不仅探索以食物为基础的新材料,也深入研究传统制作技艺的现代应用潜力。胡方认为,未来的设计不必局限于充满未来感的高科技产品,它同样可以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释与重构,这让我们有机会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世界与自己。

与此同时,可持续性和环保不再是一个流行语,而是设计界的指导原则。随着环境意识的提升,设计师们正致力于创造更环保、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比如使用回收材料和减少浪费。服装设计师张娜于2011年创立“再造衣银行”(Reclothing Bank),利用过时面料赋予旧物新生,2017年又建立了面料工作室,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时尚产业的过剩问题。她认为可持续环保是多了一种对待过去的选择,主张用自然的方法解决自然的问题。

设计的未来实际是一场不断演变的旅程。未来的设计师不仅需掌握传统的设计原则,还要适应技术变革的力量,用以塑造我们未来的生活环境。本期杂志中,各位设计从业者通过一系列物品串联起他们对未来设计的理解和展望。比如娄永琪推荐的Thonet弯木椅、小猴工具箱,唐克扬推荐的气味电子狗、视力受损者触摸屏、图书馆智慧书架,艾德里安·莱西推荐的头戴式虚拟现实显示器、Humane AI PIN智能徽章,还有胡方推荐的红茶菌饮、菌丝体新材料、可变形的意大利面、情绪安抚蛋,张娜介绍的蘑菇皮革、菠萝皮革、真菌家具和骨灰钻石……这些他们认同的好物,有的充满未来感,有的则显得非常日常。这恰恰说明未来设计不仅是技术变革的结果,也是一场关于人性的变革。在设计中,适当的技术运用不应仅由技术的高低决定,而应从人类和社会的视角出发。因此,本期杂志所描述的变化,是设计从业者对未来设计趋势的观察与预测,也是极有可能在当下、未来都深刻影响我们生活、工作和创造的方式,可以看作是对不远未来的一瞥。 人工智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