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做室友后,我又成了“好学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晓萧和父母做室友后,我又成了“好学生”0记得当年考上大学后,我迫不及待地同前来送行的父母挥手说了再见,那一瞬间仿佛空气里都飘着自由的味道,我终于独立了。没想到多年后,当听到父母打算卖了老家的房子来投奔我时,那种被管束的恐惧感再次袭来,但也有些高兴,因为这代表着父母终于放弃了让我回老家的执念。

父母坐的高铁下午两点多到,老公已经开车去接了,我一边忙着早就开始的大扫除,一边计算着他们到家的时间。母亲的口头禅是“干净整齐的家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如果让她看到老公随手乱扔的袜子,早已干透但还没来得及叠放进衣柜的衣服,一定会对我大为失望。

父亲并不在意这些家务,但他也有一个要求——在家做饭,并且最好到家就能吃上打卤面。面条必须是手擀的,卤子最好用猪油炒香,拌上他最爱的土豆丁,不仅焦脆,还要内部鲜香软糯。可工作后几乎天天点外卖的我,厨艺早已生疏,所以在等待父亲的时间里,我每天晚上都擀面条、尝试不同的卤子,为了提高效率,还买了一台和面压面一体机。

老公看到我迎接自己的父母竟然如此紧张,多少有些不能理解,甚至觉得我太小题大做。我便给他讲起了小时候父母对我的种种严苛要求:小到坐姿、吃饭的顺序,大到生活起居等方方面面……老公在一个父母很包容的家庭里长大,自然不懂我家的氛围,而我成长在一个重男轻女、严肃紧绷的家庭里,当他以女婿的身份出现时,我的父母从不会将他和家务联系到一起,只会一个劲地怪我。

当我还在马不停蹄地做着最后的冲刺时,听到了开门的声音,我赶忙关上了眼前还有些凌乱的柜子,出去迎接父母。从我接过行李箱的那一刻,就下意识地仔细观察他们的微表情。上次母亲来短住时,几乎将客厅的格局全部重新布置了一番,在她走后我立刻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母亲果然眉头紧蹙了起来,紧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阳台,不知道是不是注意到我又养死了很多花……卧室的床单是我新买的,没想到她的关注点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她说:“你看,两边垂下来的床单长度差太多了,家里还是乱糟糟的。”

好不容易接受完母亲对家务的审视,这次轮到父亲检验我的厨艺了。为表谦虚,我主动开口说:“好久都没有自己做饭了,也不知道合不合口味。”话音还未落,父母就开始讲述哪个熟人的孩子吃多了外卖,摧垮了自己身体的故事。直到我和老公表态,要和所有的不良生活习惯划清界限他们才作罢。

同老公两个人时总觉得周末时间太短怎么也不够,但父母加入我们的第一个周末,时间无形中被拉长了许多,因为要根据母亲的要求,对家里进行细致地打扫和归拢。

在如履薄冰地与父母相处了几周后,我好像又成为当年那个只有考出好成绩,才能收获父母好脸色的卑微女儿。我一直是个有着讨好型人格的人,仿佛让他们满意是我的生活第一要义。在分开的日子里,我刚活出了一些自我,却又难以割舍老家的父母,促成了这次重聚。

就在我沉溺于好女儿角色扮演中不能自拔时,一个周末的午后,父母郑重地告诉我,他们决定在我所在的小区买房了。这个消息多少让我有些如释重负,似乎隐隐看到了重获自由的时刻。但下一秒钟我又突然想到,这个决定是不是也意味着作为室友的我并没有获得二老的青睐呢? 父母

上一篇: 声音(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