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主编说 | 作为普通人,如何看懂考古遗址?
作者:曾焱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的首次开放在社交媒体上非常火爆。我们的记者张星云在第一时间和现在主持殷墟发掘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做了一篇专访,流量迅速就越过了十万加。在介绍新馆展陈方式的时候,何老师反复强调了几次,殷墟新馆是一座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和大家熟悉的省博、国博都不一样,不要用习以为常的方式去观看它。
什么是考古遗址博物馆?虽然大概地知道,这类博物馆应该建在遗址近旁,大多是一边发掘一边展示,但我们仍然很想深入了解,在文博领域,应该如何确切解释这个概念,它在当下博物馆潮流中处于什么位置?
两天后,请几位同事去分头查找的相关信息就集中在了我的面前,其中张星云返回的一组数字让我十分感兴趣:仅2020年以来的新一轮博物馆建设潮中,至少有五家大型考古遗址博物馆建成。而在国外,与此相关的公众话题是社区考古。虽然学术界讨论遗址博物馆概念其实由来已久,但这些数字说明,对于公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和读者一起去深入探寻的博物馆观看方式,在国内,尤其如此。
于是我们有了这期封面故事:看懂遗址博物馆。三位记者张星云、薛芃和艾江涛,分别选择了殷墟、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和石峁,现场跟随考古学者,学习如何看懂遗址的景观。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遗址博物馆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看宝”的地点,而且是了解和体验遗址本身的场所,遗址本身就是个镇馆“大宝”。遗址博物馆的主旨在于让观众意识到他们所探索的是遗址本身,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文物。虽然可移动文物也是展示的一部分,但它是次要的,遗迹和现场本身才是主角。
———编辑/高一丁音频制作/张译丹
上一篇:
下一篇:
看懂考古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