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献之厄
作者:卜键
戎英为山西平定州人,读过一些书,连个秀才也没考取,一辈子活得憋屈,穷则思变,关起门来发奋著述,妻儿邻居反而认为他很像个干大事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秋,59岁的戎英离家赴京,欲将所著献与朝廷。不知经哪位高人指点,戎英跑到翰林院的四库馆,说自己“于河图洛书中衍出《万年配天策》一本,又见欲扫平金川,别作《天人平西策》一本,并称其中兵法未便明言,尚有幼时所作之书,一并开载名目,恳求奏闻”。他还开列了一份未带来的书单,有《避炮攻碉法》等名色。此时金川之役正在攻坚阶段,当地土司建了大量的石头碉楼,成为清军攻剿的巨大障碍,呵呵,迫切需要的书就来了!
不知是谁接待了这位大神,后来几经转报,又将之带到哪位军机大臣处,总之一眼就能看出此人有些精神不正常,随即交给步军统领衙门看管,然后押着他往暂住处搜查,“逐细严查,并无别项不法字迹,亦无呈内开载前项名目各书”。审案官员对他细加问询,不太相信,又生怕错过一个军事天才,给予纸笔,要他写出“避炮攻碉”的要点,发现“俱系小说中无稽之谈,毫无实际”。戎英急于证明自己,辩称所写兵法出自独创,还有一些著作存于老家没带来。军机大臣随即上奏:
臣等查阅所献《万年配天策》《天人平西策》二本内虽无悖逆语句,其所称避炮攻碉诸法,亦属儿戏无用之谈。除将该犯亲笔供词及原呈一并进呈外,惟查该犯因事生风,妄希耸听,必非守法安分之人,相应请旨将该犯暂交刑部监禁,并将呈内开载各书名目,行文署山西巡抚巴延三,派员前往该犯原籍平定州地方,严查该犯家内有无不法字迹,并查起前项各书逐细检阅。倘别有悖逆语句,另行奏闻,从重严办。如查无别项字迹,俟该抚据实复奏到日,臣等即将该犯戎英遣发乌鲁木齐种地,以示惩儆。(《清代文字狱档》补辑,戎英献书案)
因知巡抚巴延三忙于察看杀虎口外的牧场,乾隆命交与山西按察使黄检办理,要点也是查清其家中有无“悖逆语句”和“不法字迹”。
黄检出身汉军镶红旗,祖父黄廷桂历任两江总督、陕甘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在世时深得弘历倚信,是以身后子孙颇受垂顾。黄检接旨后兼程赶到平定州,亲自对戎家的“破屋六间”细细搜查,起出供在堂屋祖先桌上的一个花布包袱,以及“破碎书数十本、零星字纸一大包”,逐篇审读,确实没有看出啥政治问题。接下来自是审讯戎英的家属和邻居,据其妻供称:“小妇人男人每日只是痴痴呆呆写书,小妇人问他,他说功名富贵都在里面。今年十月里他拿了自己写的几本书上京去,说要求取功名,临行将别的书装在柜内箱子里,又包一花布包袱,缝了供在祖先桌上,不许人动……”说出来都是泪啊!此案有几分闹剧色彩,对本人和家庭应带来浓重的幻灭感。时新疆回归未久,大片沃土无人耕种,戎英不久后即被发遣新疆种地去也。此案初看与文字狱不太搭界,而乾隆君臣流显的对“悖逆语句”之敏感,才是应该注意的。
献书是四库立馆前期的流行风,副总裁金简也遇上一起投书事件。那是在三十九年(1774)九月,乾隆从避暑山庄返回京师,留守大臣照例要到郊外迎驾,金简于二十日上午回到家中,其子告知昨天有人在门首投递字帖两张,写着“神书神联”等字,口称住在东城。金简即派番役头目带着接帖家人前往寻找,拿住后“起获黄布包袱一个,内黄纸封套一个、黄纸面杂抄诗文一本”。金简加以讯问,送信者为沧州盐山县民王琦,交代诗文乃其弟王珣所写,家中藏有神书等物,特地来京投献。当场拆阅,但见满纸云里雾里,倒没有什么逆词,金简遂奏明皇上,责成直隶总督周元理进行查办。
主犯王珣很快被捉拿归案,一个58岁的老童生,显然已经走火入魔。所谓神书神联,指乃父在世时请人扶乩写下的一篇《滕王阁序》,以及一副对联。王珣供称:
因见这围屏上的字及对联的字俱是仙人所写,其中字句赋内有“非无圣主”四字,我家就用不得,自应献与皇上;又因对联上有“世表清华之望”,这“清”字就是大兴大清国的意思……(《清代文字狱档》第七辑,王珣遣兄投递字帖案)
无须多引了。就这智商和学识,还要据此发挥演绎成三本专书,还要到处找人支持,找县学教谕,找沧州学正,找守备转托本县知县,也辗转找了算是同乡的纪昀,均遭拒收。王珣愈挫愈勇,乃兄也忍不住出手相助,于是便有了开始的一幕。这位仁兄对纪昀先是倾慕有加,说纪乃子贡转世,而自称颜回转世,多次托人联络,皆被拒绝;后来心里有气,便在呈文内写上“求皇上差纪翰林去取神书”,哈,应是想当面奚落之吧。王珣被斩首,王琦发配新疆,知县陈洪书则以溺职被革任。
四十四年(1779)夏天,又出了一档子小民献书的事:直隶高邑县有个叫智天豹的民人,编造了一本《大清万年书》,“内按八卦名目,复于每卦后编设三项年号,以应三十三天之数,名为受天之命,见得本朝国运比周朝八百年更为长久”(录副奏折:于敏中、福康安,奏为会同审拟智天豹编造本朝万年书案事)。智天豹打听到皇上要往西陵谒祭,自己腿疼不便,就让徒弟张九霄跪在御道旁,圣驾路过时呼喊呈献,当即被护军拿下。有哪个时代没有希冀一朝富贵的妄人呢?智天豹在书中为弘历设定在位57年,颇动了一番脑筋,算出那时弘历已超过80岁,也算旷古少有了。岂知谶纬推背历来为朝廷大忌,岂知当今圣上期盼能活过90岁,结果被拟为诅咒圣上,落得个抄家砍头下场,连带献书的徒儿张九霄也判了斩监候。次年便是乾隆的七十大寿,朝中已在认真筹备一场隆重的万寿盛典,这位实在不智的智兄也是想搭车沾光。乾隆还真翻了翻这本怪书,一眼便见出跪舔之本意,否定了诅咒之说,否则哪里还逃得过凌迟?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