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说 | 竖屏时代的白日梦

作者:曾焱

大家好,我是2024年第三期《三联生活周刊》的发稿主编曾焱。本期封面故事的主题是一组文化深度调查:《短剧江湖》,从战神、穿越、逆袭、甜宠等微短剧,看竖屏时代的白日梦。

竖屏短剧,也称小程序短剧,是2023年唯一能和直播带货相提并论的中国式流量现象。后一个名字非常直观地定义了这类短剧的核心特点:比起短视频平台的横屏短剧,它们竖屏拍摄,时长更短,一般单集在1-2分钟,每部剧100集左右,并不直接在短视频平台播放,而是引导用户跳转到独立的小程序付费观看。

最早成为所谓爆款的是《无双》,上线8天,充值破1亿元;2023年票房超过1亿的国产电影也就73部,而每天上线的短剧数以百计;为一部剧投流,也就是投流量广告,超过1000万在行内是正常数字……一个月前,在同事和我说到这些令人惊讶的数字之前,我对这种短剧还毫无概念,但是这些数字让我意识到,它是重要的值得关注的现象。在记者孙雅兰去往横店做了初步采访之后,她回馈回来的产业链条的强烈戏剧性以及其中人物故事和现场的丰富细节,让我们下决心将选题从一个普通文化报道变成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封面。

为了准备这个封面,我先找了一部《皇后娘娘来打工》看,充值两次9.9元,但没有能够坚持看完,因为实在是太简陋了,让我想起了九十年代一度风靡的地摊小报。一两分钟一集,一部剧一百来集,一周拍成,看完的话,充值要上百元,这样的产品,却有我们料想不到的巨大受众面,催生出一个个制作公司的暴富神话。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去认真观察的文化现象,虽然后来的受访对象,无论是在从事这个行业还是观察人士,都否认这是文化产品,但无可否认的是,小程序短剧的汹涌而至,对于我们的影视行业和文化品质产生了也许是不可逆转的影响。那么这种令人困惑的改变是如何在2021年年末至今这短短两年里产生的?是什么人催生并涌入了这个行业?是谁在写这些不计目的只要娱乐和快感的白日梦?什么样的观众在为这样匪夷所思的短剧买单?背后的资金流以什么方式追逐利益空间?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我们同事肖楚舟、孙雅兰、刘敏分别去蹲访了三个短剧制作重镇:西安、横店、杭州及周边。三地分别代表着产业链上的平台方、制作方和分销商。横店是传统影视基地,现在遍布短剧剧组,西安是信息流广告公司的聚集地,现在成为新兴的短剧制作中心,类似的城市还有郑州;杭州互联网企业密集、电商发达,现在出现一批短剧平台公司,类似的则有广州。她们深入采写了五组故事,包括拍摄现场,爆款制作者,演员、投流的投手等,也包括现在被津津乐道的短剧出海,即一些人群所谈论的向国外成功输出中国文化,读起来真是匪夷所思,万千世间相。

在我录音的时候,左边是这本新刊,右边是2020年的《横店江湖》,那是疫情刚开始不久的传统影视行业现实的记录。不过4年时间,已经是历史对照。 同事们在面对了一个个具体的采访对象之后,都告诉我,她们与进入短剧选题之前的想法有了些许不同,她们也感到困惑,难以对这个行业给出简单评判,因为在它的背后,除了我们无法接受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同时也有无数个体的生存现实。我只能说,这组报道,也算是为这个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流量时代留存一份扎实的、努力在接近真实的记录。而我个人看完稿件之后的最大愿望是,我不希望真像记者所说的,一个新媒体趋势开始了,就不会再倒退回去了。

———编辑/高一丁音频制作/张译丹主编说 | 竖屏时代的白日梦0主编说 | 竖屏时代的白日梦1

上一篇:
下一篇: 短剧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