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统计,全世界有19亿成年人超重、6亿人肥胖。而肥胖会进一步引发各种代谢疾病,例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因此,探究肥胖与代谢的分子机制,对于肥胖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近日,哥本哈根大学健康老龄化中心的西蒙教授团队在学术期刊《科学》上揭示了肥胖群体的代谢信号通路,为肥胖症、衰老以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大门。西蒙团队认为活性氧(ROS)诱导的核糖体损伤,激活一种名为ZAKα的应激激酶蛋白,是肥胖和衰老代谢失调的基础。因此,ZAKα可能是治疗肥胖和衰老相关代谢疾病的潜在药物靶点,值得进一步探索。

饱腹感是胃向大脑发送的一种信号,让人主动选择停止进食。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最近发明了一种可摄入胶囊,通过在胃内振动激活相应的感受器,创造出一种虚假的饱腹感,进而帮助人们减少进食,达到减肥的效果。这有可能是副作用最小的减肥胶囊。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特征是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受损。虽然病因尚不清楚,但一些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具有独特的肠道微生物谱,可能与发病机制有关。《细胞》杂志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罗伊氏乳杆菌在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行为方面有明显效果。

美国黄石公园一具鹿的尸体被发现携带一种高传染性朊病毒,因其能改变宿主的神经系统,使鹿流口水、跌跌撞撞,出现茫然神情,因此被命名为“僵尸鹿”病毒。由于其可能传染给人类,且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些科学家表示应该对此病毒保持警惕。

很多智能手机和电脑都有夜间模式功能,通过把屏幕调成暗黄色来减少光波对人的睡眠影响。这是基于黄色光谱对人体生物钟和睡眠影响相对较小的研究理论。然而,瑞士巴塞尔大学生物学教授布鲁姆的研究表明,不同颜色的光亮对人体生物钟的影响并无差别。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