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曲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一朵云里作家的曲库0我常去的咖啡馆升级成了早C晚A(早咖啡晚酒类)经营模式,播放的音乐中有一首萨克斯与钢琴协奏的爵士曲《纽约的秋天》。悠扬绵长的曲调,像一双温柔的玉手,褪下客人们白日担在肩头沉甸甸的包袱,如雨点般打在节拍上的钢琴键,又在松弛与轻快间适逢其会。

连续听了几首音乐,发觉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与小酒馆的氛围感百分百契合,原来老板作为村上春树的粉丝,也将偶像作家的曲库“搬”到了夜晚的自家店铺里。痴迷于爵士乐的村上曾经说:“爵士乐是在安静的酒吧,装有坚果的罐子,低沉的声音播放着M.J.Q的VENDOME,然后双份的威士忌加冰,酒精浓香与美妙爵士融合,这世上最好的时光莫过如此吧!”

作家对自己喜爱的曲库几乎从不遮遮掩掩,许多文豪很乐意把音乐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之中。普鲁斯特把弗朗索瓦丝的对话比拟成“巴赫的赋格曲”,又将德·夏吕斯先生投向裁缝絮比安的目光形容成“贝多芬戛然而止的乐句”。他在《追忆似水年华》里,毫不吝啬地提及了音乐家瓦格纳35次、贝多芬25次、德彪西13次,实属文学音乐曲库之典范。

村上的知名作品《挪威的森林》出自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的同名歌曲,《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蕴含了李斯特的钢琴组曲《巡礼之年》,当然,他的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是爵士乐。除了以曲命名,他还写过一本随笔《爵士乐群英谱》,甚至曾经开过一家爵士酒吧“Peter-Cat”:像一只慵懒的猫躲在角落,白天靠着阳光温暖的窗户煮咖啡,晚上持续不断地播放爵士乐喝美酒,快意美哉!

作家的曲库能为他们带来创作灵感。有些灵感来自于长久的热爱,比如史铁生热衷于倾听和收集陕北民歌,这些民间曲调许多来自年轻时下乡插队的耳濡目染,北方的苍凉与内心的温热在《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中常常交织交映。而另一些则来自生活中碰巧出现的火花——赫尔曼·黑塞在创作《玻璃球游戏》时,偶然听到舒伯特的春天颂歌《菩提花喷吐芳香》,此时适逢花园中接骨木砍枝嫁接,音乐错落有致的旋律与嫩芽苦中回甘的芬芳,让他文思如泉涌,写道:“从那一时刻开始,早春-接骨木香气-舒伯特和音,对我而言,已互相关联,不仅固定,且绝对协调。”

作家喜欢的音乐似乎也会影响其作品的文风。张爱玲喜欢古早的巴哈钢琴乐朴实庄重的老派韵律,她将她喜欢的音乐比成小木屋里嘀嗒摇摆的老钟,绿草原上没有思想的白云彩,以及《第一炉香》葛薇龙穿着的丝绒与柔滑的软缎。余华33岁时用家中旧的卡座CD机与音响组装了一套音乐设备,从此走进巴赫音乐的深处,从那里开始自己的文学freestyle——“音乐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像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月光,或者像暴风雨似的来到了我的内心。” 作家

上一篇: 悲伤几何学
下一篇: 健康(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