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道崩殂的家庭记账之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风雪漫漫 最近房价跌了,我心里的宏伟目标再次蠢蠢欲动——给儿子换一套学区房。但鉴于目前囊中羞涩,“开源”难度颇大,就只能从“节流”下苦功。为此,我关注了不少理财博主,学习的小窍门是:制订攒钱计划,通过日常记账,把握财务状况,压缩开支。
这个月,我终于准备踏出第一步——记账。对于我的决定,老公和儿子互相瞪眼,异口同声道:“为什么?”“专家说提高家庭储蓄率,可以抵抗未来风险。”我开始列举网上新闻,“有些高手的储蓄率可以达到70%,很快能攒够房子的首付。”老公不安地开口:“你有没有预算?”我晃动着五根手指:“一家三口的月开支不得超过5000元。”
父子两人陷入沉默,我立刻抛出“胡萝卜”的诱惑:“节省下来的钱,给你换个新手机,再带儿子去吃自助餐。”孩子开始欢呼起来,老公依旧迟疑:“就你平时花钱大手大脚。”我心意已决:“谁不能坚持,就罚谁1000元。”又定下规矩:“每天晚上向我报账。”
我制作了一张电子表格,把开销分为两大块:一类是固定开支,包括水电、煤气费和通信费;另一类是生活开支,涵盖了食品、教育培训、服装、美容等。老公指着食品一栏,这里我细分了主食、副食、零食、在外就餐,他吐槽说:“你记个账怎么比仓鼠吃瓜子还仔细?”我辩解称:“只有细致的记录,才能发现钱都去哪里了。”
晚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对账。老公、儿子自报当日消费,我按照类别把数字输入表格,不时提出改进措施:“你怎么又换蓝牙耳机?”“自动笔都买多少支了,不要买这些重复且没用的东西。”刚想再唠叨两句,他们就齐刷刷喊出口号:“这个月我们只花5000元!”我欣慰地直点头:“绝对不能超标。”
一周后,老公的开支直线下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最近你怎么不花钱了?”他神秘一笑,随便搪塞了两句。然而,他的快递不见减少,我预感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于是让他出示电子支付记录:他竟然为了数据美观一直在报假账!
儿子也不让人省心,每次看见新奇的小玩具,总是软磨硬泡地央求:“网上买一个,很便宜。”等到下次,他又故伎重施,或“卖萌”讨好,或撒泼打滚。小支出犹如涓涓细流,可日积月累起来就变成钱袋上放水的“大窟窿”。预算红线逐渐逼近,我心急如焚,只好狠心将那拖后腿的父子俩驱逐出队伍,专注记录自己的开支。
然而,大概是我天生缺乏整理天赋,花销分类经常会“举棋不定”,请朋友吃饭是放在食品费还是交际费?去按摩是归入医疗类还是休闲娱乐类?面对一团乱麻的账单和五花八门的项目,我沮丧地号叫:“只有少数人才能把账记得井井有条。”
购物时,我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丧失了过去添置新物品的喜悦,心里盘算着“这笔钱要放在哪个类别”或“使用后有没有超支”。这些冰冷的数字像一枚枚钉子,把我的一举一动固定在表格里,省钱的同时却剥夺了自由选择的快乐。
在记账的第35天,我最终决定删除账本。原因是超支的那部分金额让我很泄气,既不能视若无睹,也没法列入下个月的账单,我唯有使出“破罐子破摔”的大招,干脆一笔都不记。在家庭会议上,我乖乖上交罚金,并表明将放弃记账,家人们一致热烈地鼓掌通过。至于学区房,还是靠儿子自己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