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着游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布克术后已经一年了,跑起步来脚踝还是不舒服。要照以前,这只是疏于运动造成的紧绷感,跑几次就好了。可如今快五十了,每次痊愈我不再感觉焕然一新,而是颓然折旧,然后小心翼翼地算计持续的损耗和再次受伤的风险。毕竟,那次受伤把全家都折腾得够呛,可千万别再来一次。于是,我始终没有恢复跑步,人也天天“长膘”。眼看长跑五年的老本快吃完了,体重也将重返历史最高峰的时候,老婆给我办了一张游泳卡。
我不是没想过游泳,医生和朋友们也都没少建议。我也不是不爱游,我只是害怕一件事——枯燥。就像《音乐之声》里学唱歌时小孩子对玛丽亚说的:“可这没有一点儿意思!”我真觉得游泳是世界上最没意思的事情。当然,在大海里和户外泳池里不算,甚至旅途中在宾馆里游泳都有一种不虚此行的快感。没意思的,是那种在你最熟悉的街区就近找到的游泳馆里,在一个最多25米的狭小池子里机械地兜转往返,低头入水一片浑浊,抬头出水满眼昏暗,打卡似的为了游而游的游泳。枯燥程度堪比小毛驴拉磨,一想我就打怵。
可我不得不去。很久没游了,新鲜感还是有的,但第一天就给用光了。我又咬牙连去了几天,每次都想尽办法分散注意力,好撑过这世界上最枯燥的事情。比如我想象自己是在热带海滨,每次换气都能看到椰子树和蓝天。可不一会儿,脑中的画面就变成了窦唯《窗外》的MTV,无论多么美好的景象,都是窗外的,而窗内的人在百无聊赖地发呆。我还尝试给身边的人起外号——坐着不动看手机的救护员叫抖腿哥,专门顺时针紧贴池边游的女士叫大圈姐,游得不直的男士叫大斜杠,还有位大哥每次换气都异常隆重,叫大喘气。外号起完了,我就开始数游了多少个来回,可数着数着就数乱了。这也不奇怪,之前给孩子跳绳数数就总乱,后来都交给了计数软件。果不其然,最后总是想到孩子,然后就是各种上火,还是赶紧打住啥也别想。那还有啥招术呢?有一天我故意喝了很多水,试图用憋尿来抵抗枯燥,结果刚游十分钟就憋不住了,去完厕所就直接穿衣服回家了。
难道游个泳就这么难吗?我不是不知道不劳无获、先苦后甜的道理,只是在如今的世界里,物质极大丰富,生活极度便利,人在里面泡久了,难免贪图更多的捷径和舒适。好像啥事都总有一款小程序能解决,甚至生孩子都可以找人代劳了,难道就不能让谁帮我游个泳,然后我直接减肥吗?好像还真不行。
不过,正如人类的很多伟大发明都是因为给逼到了一定份儿上,我就有一天在万般枯燥的泳池里突然有了个点子。都说醉生梦死最容易,那能不能发明一个小仪器,让人可以一边睡觉一边游泳呢?既锻炼了身体,又补充了睡眠,游完之后不但不累,反而更精神。关键是一举战胜了枯燥。至于细节,比如怎么控制动作、怎么换气不呛水、折返时怎么不磕脑袋,就交给工程师和发明家处理吧,不是有把大象装进冰箱的例子嘛。我提供点子就得了,毕竟,我就是图给自己游泳时找点儿乐子。 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