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26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最近,我生活的县城核心商圈新开了一家大型书店,装修精致时尚,成了热门的打卡点。一时间,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纷纷光顾,一下子占据了朋友圈的头条,让我也不禁有些期待,按捺不住跑去探店。
到了店里,能感受到这家书店面积确实很大,堪称豪华,黑色的大理石地砖、镜面连廊,整体设计感满满。就是有点用力过猛,在满屋射灯的照耀下,恍惚间还以为来到了某家夜总会。但仔细一看,这里的书并不多,在书架上间隔平放着一本本新书,显得有些稀疏,每本都用塑料薄膜包着,在灯光的反射下,如同珠宝店的黄金、钻石一样晶莹剔透。
我边走边看,发现了一本感兴趣的书,拿起来正准备拆开薄膜阅读时,一个店员走过来阻止了我,提醒道:“拆开了就得买了。”
可不拆开怎么能知道书的内容是什么?我反复端详着这本书,犹豫着要不要拆开买下。封面、封底信息有限,腰封上印的也都是一些赞美之词,根本无法判断书籍的质量。
“我们是书店,又不是图书馆,要看书去图书馆看。”店员不冷不热地回了我,让我一时语塞,一下子没有了买书的欲望,把书放回原位,悻悻地离开了。
她说得也没错,现在的书店不再是以前的书店了。回想以前,我们小县城有三四家大型书店,每到暑假时,各大书店是孩子们消夏避暑的绝佳场所,书店里是满满的阅读氛围,楼梯上、走廊里坐满了学生和家长,就算不买书,老板也不会赶人。
这几年来,在电商和手机阅读的冲击下,县城的书店接连倒闭,只有个别书店仍然顽强地生存着,但以经营教辅书为主,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很少。也许新书贴上薄膜,是书店的无奈之举,确实有不少人只看不买,同样的书在网上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只好用塑封阻挡。
对我来说,逛书店的乐趣是,在众多的书籍里,这本翻翻那本翻翻,不经意间与中意的书籍相遇,有的是被文字感动,有的正好是自己关注的领域,把书买下后回家慢慢细品。但是,如今这一层薄薄的塑料薄膜,却将我们阻挡在书本内容之外,这样又和网店有什么区别呢?
如今,书店的生存实属不易,如果单纯依靠卖书的利润,恐怕无法生存下去,必须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近年来,为推进全民阅读,各地都建设了一批“百姓书房”“农家书屋”,但管理维护跟不上,经常是大门紧闭,崭新的图书在书架上“沉睡”。
以我逛的这家书店为例,如果能将书上这一层“薄膜”去除,让更多人愿意在此驻足,静下心来看上一下午的书,这样一定会给书店带来更多人气,即便不依靠卖书赚钱,最终受益的也是书店自身。
(林小陌)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