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裁舒赫德
作者:卜键
舒赫德(1710~1777),字伯雄、明亭等,满洲正白旗人,原礼部侍郎徐元梦之孙。他是一个能臣,由笔帖式出身,仅数年就升为副都御史、刑部侍郎。那是在乾隆即位之初,舒赫德有胆有识,勇于任事,深得倚信。十三年九月,舒赫德以镶红旗汉军都统入军机处,兼任兵部尚书,随傅恒出征金川,加参赞大臣、太子太保。此后的他参与平定准噶尔与回疆叛乱,用兵缅甸时参赞军务,主持妥善安置东归的蒙古土尔扈特部,几经沉浮,锐气消磨而勤慎增添,终于再邀圣眷。作为一位满大臣,舒赫德曾建议废除科举,加以常年领兵厮杀和驻守边疆,适合四库总裁的位置吗?倒也不烦过虑,弘历本来也不是要他审稿的。
仅过了七天,得旨添派质郡王永瑢和礼部尚书蔡新为办理四库全书处正总裁。永瑢为弘历的第六个皇子,自然要位居总裁之首,此后的一份奏折末尾可见到排序,正总裁依次为:永瑢、舒赫德、刘统勋、于敏中、福隆安、王际华、蔡新。除领衔的皇子外,枢阁重臣皆在其中,也知那时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可谓重视,也可谓官气十足。比较起来,康熙帝邀集名儒兴修《明史》,只管提供保障,极少加以干涉,相去亦不可以道里计。
这一次回京任职,舒赫德已经64岁。他曾于乾隆十三至十九年长期担任军机大臣,20年后再入军机,却是排在于敏中之后。而老舒早已在官场修炼成精,于敏中则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圆融,二人相处亲切友好,未见有任何龃龉。舒赫德兼着刑部尚书,要阅看批复大量的刑事题本,乾隆还不断给他加担子:在刘统勋逝后命他总理户部,兼管户部三库,充经筵讲官;次年命他掌管翰林院,兼日讲起居注官;山东爆发王伦起事,又命他统领侍卫和京营前往镇压。凡此种种,当然体现了一种极大的信任。
未见有关四库总裁分工的明确记载,但根据他们的奏本等,仍有痕迹可循,大体依据各人所长或职务管辖,舒赫德应负有监察整顿之责。馆内发生丢失六册《永乐大典》事件,弘历即指令舒赫德审明实情,同时命署任步军统领的副总裁英廉缉拿窃贼,可见职责之明。三十九年十月间,乾隆披阅四库馆呈阅的誊清书册,发现存在不少错讹,传谕申饬,也涉及对在事总裁、副总裁的评价,曰:
……其中实系错误者,过失固不待言,即原文传写旧讹,或文义不顺,既有加签改识之例,何不逐条举出,概以轻心掉之耶?朕未尝有意苛求,实亦无暇通身细阅,乃数日内信手翻披,而疵谬叠出,该总裁等所司何事?《永乐大典》由散篇辑成者,此次始行呈进,办理已经年余。而自朕五月间临幸热河以后又阅半年之久,何尚未能悉心校勘,以致疏误若此!其纂修各员交该总裁等照原议办理外,至各总裁内,王际华于校勘《荟要》诸书加签标识者甚多,前此呈览时朕详加批阅,并未见有字画错误之处,办理尚属尽心,此次免其议处。曹秀先于五月内随驾热河,继复派典顺天乡试,现进各书自未及寓目,亦着免其交部。其蔡新、张若溎、李友棠俱着交部察议。
舒赫德遵旨承办此事,奏请将蔡新、张若溎、李友棠分别罚俸。有意思的是,他在自己那一长串职衔后又写上“革职留任从宽留任又从宽免其革任”字样,既向皇上表达铭记教训之诚,亦作为对蔡新等人的抚慰,可称老成练达。
从来官场为是非之地,职位越高,风险越大。饶是如此谨畏圆融,舒赫德也遇上一桩不大不小的麻烦事。那是四十一年三月某日,山东民人李承讷在东华门外拦住舒赫德的轿子,递上一份诉状:控告丁元明通过钻营搭上其子舒宁,夺占自己的煤窑。他即请王燕绪向舒宁说明,并送给股份,写立合同,得到其允许。后丁元明又串通其家人,另立合同,并擅自将煤窑开挖。承讷再请王燕绪之子内阁中书王庆长出面,转托中书徐步云领着面见舒宁,撤回与丁元明所立合同。舒宁答应派人入山,令丁元明交出窑业,后屡次爽约,仍让丁元明开造,只好赴控。
舒赫德阅后很吃惊,对自己这个儿子的胡作非为则不意外:数年前任伊犁将军时,舒宁就因事被遣发伊犁,交给他管束,自己入阁后得以随同返京,算是皇上的恩典,岂知又犯事了。他命刑部司员“将舒宁并呈内有名人证,一并行提查,拿交送刑部”,并奏请简派大臣会审。弘历正在巡幸山东的途中,王燕绪以起居注官的身份随驾,随即命军机大臣等讯问。燕绪供称:李承讷系其表弟,在西山有煤窑二座,听说山主丁某要与舒宁合伙开采,央我向舒宁讲说。舒宁开始时允许,收下合同,其后复与丁姓伙开,再去找他,就不答应了。乾隆认为舒宁系大学士之子,如果真的倚势欺人,争占他人窑产,其罪更重。弘历对舒宁毫无好感,说他获罪流放,沾了舒赫德的光准带回京,“乃竟怙恶不悛,敢与外人来往图利,玷辱伊父颜面,实属败类”。谕旨对舒赫德接到呈控后就将儿子拿送刑部之举表示肯定,但不能管教儿子,咎有应得,则交都察院严加议处。也说到假如“舒赫德敢于容隐,别经发觉,则其首领亦不能保”。此案的审理,钦派諴郡王弘畅、质郡王永瑢、侍郎金简等会同刑部秉公严审,王燕绪被革职押送回京,交刑部一并审讯。
此事的案情并不复杂,本无产权的李承讷和拥有部分产权的丁某都想攀上舒家,李承讷找到表哥王燕绪,又通过燕绪结识了同在四库馆的余步云,而在竞争落败时听从两个游棍的调唆,竟试图讹诈舒赫德。案件审明后,舒宁再次遣发新疆,李承讷与游棍皆杖责流放,燕绪和步云也被革职。乾隆弄清二人实在有点冤枉,命留在四库馆效力,也是个“革职留任”。至于老舒,好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一些大案要案仍由他主持,四库馆总裁也照当不误。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