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翰林
作者:卜键
十翰林,为侍讲邹奕孝,洗马刘权之,赞善王燕绪,候补司业刘亨地,编修金蓉、黄瀛元、郑际唐、朱诺(当为辛卯科二甲进士朱诰),检讨萧芝、左周。四库兴办之初,负责大典辑佚的“三十翰林”中有不少在读的选庶吉士,这十位可都是正牌翰林,中进士多在二甲前列,地位也稍高。乾隆三十八年(1773)闰三月十一日,刘统勋奏报“排纂四库全书应行事宜”,分项开列,关键词则是增加人手。他们提出的方案很清晰:从翰林院选派陈梦元等八人到武英殿,以补足修书处纂修之额,负责刻印和缮写各书的校勘;另派邹奕孝等十位翰林,办理内府各处藏本和各省呈进遗书,要提出甄别选用的意见。查四库职名表,十翰林中金蓉、朱诺未见列名,材料极少,只能略过不提,兹简述其他八位——
邹奕孝(1728~1791),出身于无锡一个书香世家,高祖邹忠倚为顺治九年汉榜状元,祖父邹升恒为康熙五十七年二甲进士,庶常散馆后任编修。奕孝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博得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据说第二年在礼部引见时,弘历在引见折邹奕孝名下朱批“伶俐”二字,当是看了太多木头木脑的翰林官,遇到个性格明爽的心生喜欢,随笔标注。此类朱批照例要送交吏部,皇上的评价当然是最高指示,也会成为吏部任用时的依据。后来邹奕孝一路顺风顺水,多次担任乡会试考官,三十五年迁右中允,次年升翰林院侍讲。他还做过三十七年、四十年两届会试的同考官,壬辰科、乙未科的不少进士应算其门生,同在四库馆修书,也算是一段佳话。
在四库馆臣表上,邹奕孝列在“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之首,后面为十翰林的郑际唐和左周。而当文渊阁本告竣表彰时,左周在二等,邹、郑不与,其也并不奇怪,一、二等加起来不足三分之一,多数纂校都够不上。他那时已任国子监祭酒,职级不高,位置很重,不久又兼日讲起居注官,成为天子近臣。当时和珅已然贵显,熟知邹氏之干练,有意延揽拉拢,见他始终不接茬,暗中使坏,使之长期得不到升迁。友人建议不必过于认真,奕孝一笑置之。
刘权之(1739~1819),长沙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甲第四名,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四库开馆时为从五品候补洗马,升迁颇缓慢。他是纪昀的门生,与老师感情甚笃,曾任总目协勘官,四十六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全部告成,汪如藻、程晋芳、李潢、王太岳、曹锡宝等皆获表彰晋升,刘权之则原地不动。次年七月《简明目录》告竣呈览,四库馆第一总裁永瑢专折提出刘权之之事,曰:“惟查有原派协勘之候补洗马刘权之一员,前后在馆五年,现在协同校办《简明目录》,颇为勤勉,但洗马仅有一缺,该员需次无期,可否准其于对品侍讲缺出通行补用,以示鼓励。”乾隆对刘权之并无反感之处,一经提醒,当日即予批准。
王燕绪,山东福山人,为北方较少有的科举世家。乃父王检为雍正十一年二甲进士,选庶吉士,乾隆元年散馆考列一等,授编修,孰料在次年大考翰詹时栽了跟头,直接被免职回乡,一待就是十余年。这样的挫折在翰林官并非个案,多数人自此湮没,而王检在乾隆东巡召试时被发现,重回翰林,历升知府、道员、布政使,至湖广总督。他在家乡期间督策两个儿子读书,长子启绪考中乾隆十六年二甲,由编修、御史外任道员;次子即燕绪,二十五年二甲第二名,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升赞善。乾隆第四次南巡时,湖北巡抚王检赶来迎驾,皇上对其“父子三翰林”大加奖誉。弘历历来留意忠正老臣之子,燕绪入四库馆仅半年,就成为总校官,并与陆费墀同任日讲起居注官。这当然是一个受重视的信号,而既要轮流当值,又要大量看稿子,也可为忙碌之极。忙中常会出错,四库馆又管理较严,每一次统计错讹,王燕绪都有数十乃至百余处疏漏。条例规定一处错讹记过一次,罚俸三个月,更多的错也是如此,幸亏不加累计,再多的错也就是罚俸三个月,否则早成穷光蛋了。
四十一年三月,王燕绪卷入一桩经济纠纷,被革职审讯,此事涉及四库总裁舒赫德,待后补记。后见他实际上卷入不深,也有几分冤枉,复留于四库馆效力,似乎是仍任总校。四十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因第一套《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如期完竣,四库总裁就王燕绪等可否奖励专折奏请,御批加恩授为翰林院编修。再过三年多第二套《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完竣,燕绪正在家乡服丧,得旨:“其承办之总校王燕绪,着加恩于服阕后,遇有中允缺出即行补用。”
刘亨地(1734~1777),湖南湘潭人,二十八年二甲第四名,担任四库分纂官,献书11种,四十二年以侍讲钦派广东副考官,回程中病逝。纪昀记其在馆情形:“余与公同司编纂之役,乃晨夕聚一堂。时馆阁英俊毕与是选,咸踔厉风发,挺然有以自见。公独落落穆穆,手丹墨二毫,终日无一语。然扣所学,援古证今,俱有经纬,勘所辑录亦条理秩然,是非不苟,如坐古人于旁,而面为商榷也。”文句间情谊满满。
其余的几位,黄瀛元,三十六年二甲第二名,以编修入四库馆,后任提调;郑际唐,三十四年二甲,以编修入馆,负责校办各省呈送之书,官至内阁学士;萧芝,二十五年三甲进士,庶常散馆授检讨,献书九种,担任文渊阁校理,后任御史等职;左周,三十四年三甲进士,授检讨,在馆“校办各省送到遗书”,后由御史、给事中,升道员。要之,十翰林入馆后,先是与“五纂修”一样,负责校办内府藏书与京官献书,其后办理外省送来的图书,也有一些被调去做提调、协勘总目官;又因殿试排名较前,多数亦年轻,后来在仕途上也较顺畅。如邹奕孝仕至礼部侍郎,刘权之则是内阁大学士。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