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蛋的季节性涨价
作者:邢海洋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8月末,全国鸡蛋批发均价为11.37元/公斤,环比上涨9.4%,而6月末上涨了19.1%。到了9月份,蛋价还在稳定上涨中。具体到零售价,一斤鸡蛋八九元已颇为常见,30枚一托的鲜鸡蛋已卖到了29.9元。一元一枚鸡蛋成了标配,对鸡蛋消费属全球前列的国人,构成了不小的压力。
今年鸡蛋涨价的脉络,其实可以追溯到年初的全球鸡蛋大涨价。今年年初,由于多地持续暴发禽流感导致大量蛋鸡被扑杀,日本鸡蛋价格持续上涨。3月16日,东京地区蛋价每公斤达到345日元,约合人民币18元,这个价格比去年翻了一番,也创下了30年来的最高纪录。因价格太高,日本麦当劳里的照烧鸡蛋堡从菜单上消失了。
鸡蛋价格暴涨,既和禽流感有关,也是全球大通胀背景下食品涨价的一环。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食大涨价,饲养蛋鸡的饲料主要是玉米和大豆,2022年全年涨价近两成。现代化的鸡舍基本是工厂式的、封闭式的,小鸡孵化、蛋鸡全生命周期都采用人工光照,这就和能源价格的波动挂起钩来,加上2022年能源价格涨了将近50%,这些都反映在养鸡的成本中。不过和禽流感造成的供给不足相比,养鸡成本的增加在蛋价冲上天际的过程中还只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席卷北半球的禽流感才是始作俑者。大约一年内,日本扑杀了将近2000万只家禽,美国是近6000万只,欧洲则是近5000万只,这些被扑杀的家禽中有一大半是蛋鸡。
今年年初,有人制作了一个全球鸡蛋指数,英国以约人民币2.7元/枚排在第一位,中国台湾是1.7元/枚,日本是1.4元/枚,中国大陆只需0.6元/枚,若不考虑收入水平,我们这里的鸡蛋真是太平价了。
当海外禽流感随着鸟类的迁徙而四处传播的时候,我们有幸躲过一劫,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这个鸡蛋洼地就没有涨价的内在驱动力。蛋鸡产蛋是有季节性的,春秋季温度适宜,蛋鸡产蛋率高,价格就会低,到了夏季和冬季,要么酷热、要么严寒,蛋鸡的产蛋率会降下来,此时鸡蛋就供不应求了。中国人吃鸡蛋也是有季节因素的,每年的春节和中秋,鸡蛋也成了礼品之一,家庭团聚的宴席上也少不了用鸡蛋烹制的菜肴,时值冬天和夏末秋初,正是蛋鸡产蛋少的时候,这就造成了供需上的不匹配,故而每年3、4月份是鸡蛋价格的低谷,9、10月份蛋价有一个季节性的小高峰。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吃鸡蛋的人群,每年吃掉4000亿枚鸡蛋,平均每人300枚,本来不起眼的鸡蛋在家庭支出中具有了颇为独特的地位。今年玉米和大豆其实已经走出了去年俄乌冲突的影响,价格有所回落,可能源价格还是居高不下,尤其是在物价普遍回落的当下,养殖户利润微薄,这些都构成了行业的脆弱性。不过,相对于养牛、养羊、养猪,养鸡是最具流水线性质的现代农业。鸡的成长周期远比哺乳动物短,小鸡21天破壳,蛋鸡120天左右进入开产期,1~2个月后进入产蛋高峰期,体质好的蛋鸡高峰期可维持3~4个月,一般16个月左右被淘汰。相对短的周期,养殖场得以随行就市,随时调整产能。整个市场也得以平滑供给与需求的曲线,保持价格稳定。
尽管蛋价比海外市场低很多,但今年上半年,全国蛋鸡存栏量是低于常年平均水平的。6月,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为11.78亿羽,属于历史同期偏低水平,这已经给予蛋价较强支撑,后期价格又继续上涨,一定会反映在蛋鸡饲养者的产能规划中,养殖场会加速补栏。过了9、10月份的价格高潮期,再等到新增鸡苗产蛋,蛋价就该降下来了。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