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明翰市破产的启示
作者:谢九英国伯明翰市破产的导火索,是十几年前的一起官司。由于伯明翰市议会没有按照同工同酬的标准支付女性工作人员的工资,在2010年被以5000名女性为主的工作人员起诉,英国高院做出裁决,要求伯明翰市议会做出赔偿。
从2012年到2023年,伯明翰市政府为此案赔偿了11亿英镑。按照最新测算,现在还有6.5亿~7.6亿英镑的账单需要支付,而且还在以每月500万至1400万英镑的速度积累。
今年9月5日,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宣布破产,发布的声明表示政府没有资金继续支付同工同酬的索赔款,该市的资金缺口达到8700万英镑,已经无法维持预算平衡。
当然,同工同酬的索赔案只是压倒伯明翰市的最后一根稻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英国经济的不景气。如果有繁荣的经济作支撑,伯明翰可以有实力来消化索赔案带来的冲击。但是英国经济这几年正面临极大压力,经济增速在G7国家中垫底,通货膨胀在发达国家中居首。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之下,一起十几年前的赔偿案,就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按照伯明翰市政府的声明,进入破产状态之后,政府除了保护弱势群体和法定服务之外,其他所有非必要的开支将立即停止。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破产其实并不罕见。在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就曾经在2013年宣布破产,当时的背景是美国汽车工业受到冲击,底特律因为无力偿付185亿美元的负债,最终申请破产保护。
按照西方国家的理念,破产并不意味着关门大吉,而是一种保护方式。无论公司、个人还是地方政府,在债务压力之下,都可以申请破产保护。一旦进入破产状态,就可以更加有序地偿还债务,部分债务甚至可以被减免。当然,付出的代价是,破产对象必须压缩一切非必要开支,未来产生的收入和现金流,要尽量优先偿还债权人的债务。
如果债务得到合理偿还,破产人在经历了痛苦的破产阶段之后,将来还可以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无论破产的公司、个人还是地方政府,都是如此。比如10年前破产的底特律,现在就已经开始慢慢恢复生机。英国的破产制度和美国虽然有所不同,但对于伯明翰而言,如果将来经济恢复增长,那么有希望摆脱破产状态,重新进入繁荣的轨道。
从以前的美国底特律到现在的英国伯明翰,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破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提供了警示和借鉴。众所周知,中国的地方债规模较大,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潜在的“灰犀牛风险”,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里,部分地方政府可能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如何处理和化解地方债风险,是中国经济必须直面的难题。
今年4月份,贵州省就曾经公开发文表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税金融研究处先后赴贵阳贵安、遵义、毕节、六盘水等地开展了化解贵州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专题调研。调研发现,债务问题已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重大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受制于财力水平有限,化债工作推进异常艰难,仅依靠自身能力已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贵州的债务风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的地方债中,贵州绝对不是一个孤例。前几年就有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个别省份债务率超过100%,100多个市本级、400多个县级的债务率超过100%,部分城市的负债率甚至超过400%。从技术上而言,有些地方政府其实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地步。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地方政府逐渐失去了过去高度依赖的土地财政,加上经济下行导致税收减少,所以,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今年以来,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在报纸上公开催债,也折射出财政压力之大。
如何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已经是当务之急。通过破产制度对地方政府形成约束,其实是化解地方债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西方国家习以为常的政府破产,在中国似乎还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地方政府即使爆发债务危机,通常也会由中央政府兜底,在这种强大的思维惯性面前,市场对中央政府的兜底保障形成了强烈的预期。
在破产制度还很遥远的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不顾自己的实际财力而大肆举债,金融机构也不顾地方政府的实际偿还能力而随意购买。由此形成的后果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享受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政绩,金融机构无风险分享了地方债的收益,而潜在风险最终不得不由中央政府买单。随着各级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如滚雪球般扩大,地方债也就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灰犀牛”风险之一。
反过来看,如果能够建立地方政府的破产机制,就会对利益各方形成约束,地方政府要承担破产带来的相应后果,金融机构也要面对地方政府破产后可能产生的债务损失。
随着国内地方债规模越来越大,有关方面开始研究地方政府破产的可能性。2014年,财政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曾经建议制定《地方政府破产法》,从法律上明确地方政府应承担的债务风险责任,在地方政府资不抵债时,允许地方政府宣告破产。2017年,时任央行研究局局长的徐忠提出探索地方政府破产制度。地方政府破产,不再成为一个禁区,而是在官方层面进入探索和研究阶段。
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破产制度从学术研究跨越到正式推出,还有一条巨大的鸿沟。这一次英国伯明翰市的破产,提醒我们在经济下行周期里,一些地方政府破产已经越来越近。对于中国而言,如果建立地方政府破产制度,一方面可以对地方政府的债务扩张形成约束,同时,如果真的发生地方政府破产事件,或可以在破产制度下依法有序处理债务,将债务风险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 破产伯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