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危机?

作者:邢海洋

先是印度禁止大米出口,紧接着俄罗斯也关闭了大米出口渠道,并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正值稻米的关键生长期,我国优质稻米的主产区黑龙江遭遇了罕见的洪水。天气愈发反常,大米种植是否遇到了麻烦?

全球陷入不大不小的稻米恐慌,其实相当程度上和印度移民有关系。印度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其移民数量也是全球最多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印度移民海外的人数已经达到1800万,这个数量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全部人口。印度人移民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这些地方的居民并不以大米为主食,可印度裔居民抢购并囤积大米,还是给全球稻米市场制造了恐慌。很多印度人聚居的社区,一时间大米被抢空了。可离开印度社区,甚至以亚裔居民为主的社区,抢购潮就没能形成连锁反应。

印度人的主食和我们类似,北部地区以小麦为主,南部以稻米为主。两种作物的产量相仿,2020年稻米产量为1.2亿吨,小麦产量为1.04亿吨,粮食总产量则为3.08亿吨。而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超过6亿吨,印度以我们一半的粮食产量供养了数量相近的人口,秘诀就在于食素。其主粮在饮食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大,居民对粮价的波动颇为敏感。今年季风来得迟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居民们担心大米出现短缺,印度政府遂禁止出口。

不过,若论起大米价格的变动,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剧烈。在禁止大米出口政策出台时,印度大米的价格只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1.5%,最近一个月的涨幅是3%。另外,出口也并不针对所有的稻米品种,而是出口量最大的、被称为非印度长米的稻米品种。

印度虽不是全球第一稻米生产国,却是第一稻米出口国,2022年印度出口稻米创纪录地达到2200万吨,占全球稻米贸易的四成。俄罗斯天寒地冻,稻米产量还不到百万吨,出口量更是微乎其微,但小麦的出口量去年却高达4800万吨。俄罗斯并未宣布小麦出口管制,原因就在于小麦如同能源,对俄罗斯的出口换汇太重要了。全球30亿人以稻米为主食,可正如俄罗斯的小麦出口量轻松碾压印度大米的出口量,各国的稻米基本立足于自身,自产自销。相对于小麦乃至玉米、大豆,大米的国际贸易量其实有限。尽管印度、俄罗斯和阿联酋都收紧大米出口给国际粮食市场带来了一阵惊慌,却难引起大的波澜。观察国际米价,虽有12年新高的说法,但相比去年同期,并未出现很大的涨幅。三国相继禁止大米出口半个月过去了,米价已从高点回落了将近一成。

再看另一大主粮小麦,俄乌冲突爆发后价格曾冲到11美元/蒲式耳,平了2008年能源危机时的纪录,此后便处于稳定的下降状态,如今跌去了四成多,价格是6.5美元/蒲式耳,美国及欧洲等国家的高通胀也因此被釜底抽薪。原因不言自明,俄乌冲突并未破坏欧洲两大粮仓的小麦收成,仍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从那里供给全球。比如2022年乌克兰小麦产量为2690万吨,比2021年下降16%;可俄罗斯2022年小麦总收成达到1.04亿吨,比2021年增长37%,俄罗斯的粮食总收成为1.58亿吨,增长29.9%。尽管俄乌之间冲突持续,可来自双方的粮食总产量是增加的,这些最终成为全球粮食供应的一部分。

联合国粮农组织7月发布的农业展望报告也乐观预期了粮食产量,2023年全球谷物产量预计将达到28.19亿吨,同比上涨1.1%,创历史新高。入夏以来,世界各地天灾不断,看似影响了粮食生产,整体上却未必。据预测,未来10年,全球粮食增产率将达到1.1%,而人口增速自2020年就落在1%之下。从长期来看,粮食供给无虞。 大米

上一篇: 辑书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