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24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我住的小区有7栋楼,每栋有28层,属于人口密度很高的小区,粗略计算有六七千人。一到周末或者傍晚出来遛弯的时候,就会发现小区长廊里、亭子下以及健身器材边上,总是有很多老年人。
之前我在小区不远的菜市场发现了一家社区便民餐厅,感觉应该是有社区支持或者财政补贴,看起来窗明几净,我心里还说要是小区门口有这样一家店该多好,家里老人和没上幼儿园的老二就有口福了。
说啥就来啥。早晨我上班之前婆婆跟我说,中午她在老年餐厅预订了红烧鱼和狮子头,我一听很开心,之前也听说过各地开了社区食堂以及老年餐厅,没想到还能开到小区里。
我居住的这个楼旁边原来有一间连着地下停车场的地上平房,以前用作派出所片警的办公地点,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渐渐废弃了。以前看那间房子黑洞洞、脏兮兮的,现在重新整修了一下,玻璃上还贴着老年便民餐厅的字样,隔着窗户看到里面已经成了简洁的办公室。
婆婆说前不久社区人员在微信群里发通知,考虑到小区老年人众多,在社区的支持下小区入驻了一家老年餐厅。这家餐厅是经过社区审核的,每个小区成立一个微信群,有需求的可以扫码加入。餐饮企业派一名工作人员提前一天在群里发菜单,大家可以在群里点餐,每天下午去那个办公室扫码缴费,取餐时间是第二天的上午10点半到12点。
婆婆给我看了看第二天的菜单,有五六种菜品可选,荤素都有,主食有三四种,粗细搭配。此外这些菜品和主食的销售方式与外面饭店不同,这里宫保鸡丁按克卖,每份200克约10块钱,红烧鱼块大约4块,也是10块钱;主食类像馒头、花卷等按个卖,每个一块钱。
婆婆说有时候不知道吃什么好,就预订过几次,几种荤菜做的味道都还不错,价钱也比较合理。如果家里有两位老人,自己在家里做点汤,然后再预订一个菜,就会吃得比较舒服,同时也丰富了餐桌上的菜品种类。
每天去缴费或领饭的队伍都挺长的,可见这家便民餐厅在小区很受老年人欢迎。尤其像我家这样有老人又有学龄前儿童,如果要求婆婆每天变着花样给孩子做饭,其实要求是有点高的,毕竟带过孩子的妈妈都知道,带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一天有多累。开了这家便民餐厅以后,有社区在背后把把企业的关,做饭的困难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个不错的业务,按量销售、提前预订,不会产生做得多卖不掉浪费的问题。此外消费人群黏性高、忠诚度高,只要企业能保证菜品安全、适当更换菜单,就能保证客户不流失,避免了餐饮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希望身边这样的便民设施越来越多。
(读者 翟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