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还有机会吗?

作者:邢海洋

听到昌平永旺关店的消息,我忍不住去看燕郊边的永旺是否安好?去那里,先要经过北京和河北间的公安检查站,跨过潮白河,穿过整个燕郊城区,再跨过一道铁路线,在热电厂两座高大的冷却塔和一片建材汽配城边上,一座巨大的停车场后面,就是永旺了。路途遥远,永旺仍吸引着巨大的客流,秘密就在于井然有序而舒适的购物环境,城市化和郊区化,催生了城市边缘的购物中心。

这次撤店的昌平永旺,离城区也很远,几乎快到沙河水库边上了。15年前,那里还是荒村野地,15年后租赁合同到期,周边幻化成了大学城、高科技产业聚集地。经过15年的城市化发展,那里已经人口稠密、商业繁盛,地产租金的提高也是合理的。永旺不再续租,和它自身的经营有关。从财报看,自2016年起,永旺已经连续亏损了7年,2021年亏得最多,亏损了5亿港元,去年亏损有所降低,仍有2.2亿港元,其中,内地业务的亏损占了一半。选址上永旺独具匠心,正好赶上了中国城市化、郊区化以及汽车普及化的好时候,无论如何都吃到了经济大发展的红利。红利却没变成盈利,原因在于商业模式出了问题。

永旺是日本著名的零售集团公司,进入中国后走的是综合百货的模式。当时日资很多高档百货商场纷纷来华,上海、北京、大连和成都等闹市区还开有三越、伊藤洋华堂和高岛屋等百货公司,可惜那些华丽高端的零售场所都水土不服,纷纷折戟。永旺在郊区发展,反而给它带来一定的后劲。2008年,永旺来到北京,此时中国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百货式的购物体验,永旺顺势将店铺模式进行拆解,细分出综合百货、购物中心、SM(食品超市)、便利店等业态,以购物中心的方式统合商业经营。但总体上仍以购物为主,并根据购物不断被电商冲击的情况,微调其店面布局和经营业态。

由于受到电商冲击,全球实体零售业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倒闭潮此起彼伏。2020年因叠加了新冠疫情与电商的双重冲击,美国拥有118年历史的老牌百货公司JC Penney提出破产申请。两年前,世界百货业巨头、拥有百年历史的西尔斯公司申请破产。国内老牌百货巨头更是一个个倒闭,综合超市乃至购物中心的撤店也愈演愈烈。据企查查的数据,2022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49.6万家,零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190万家。另据壹览商业的统计,2022年实体零售多个业态中有将近7000家实体店宣布关闭,其中包括商超1138家,不乏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等知名品牌旗下门店。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超市关店的理由大多为租约到期。中国零售业的大卖场模式是上世纪末外资超市带来的,一经引入便蓬勃发展起来。可惜20年后却在电商的冲击下集体沦陷。若以在A股上市的13家超市观察,2022年有8家出现亏损,其中永辉亏损最多,达到27.63亿元,排在第二的步步高亏掉了25.44亿元。而前一年,超市亏损更多。

永旺在香港交易所的市值已经跌去了98%,还剩2亿元,其负债率则高达80%。这些消息让人担忧,我们已经失去了逛繁华闹市的大百货公司,还有郊区干净整洁的购物中心可逛吗?永旺的撤店,有一种说法是它没有顺应商业业态的变化。可当地铁站口的地下走廊都布满了烟火气十足的小吃档口,购物中心一层层被餐厅占领,消费者难道不希望到不那么拥挤的郊区,找寻一座宽敞大气的商业城堡?

或许正如此,人们才跑到即将关闭的永旺梦乐城打卡留念。我们真的担心被“折叠”到对着手机网购,再去快递点取回食品。 永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