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24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考编“上岸”之后

近年来,流行一句话——“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的确,在体制内工作不用担心被裁,说出去也倍有面子。话说回来,我应该算是一个幸运儿。在这场考编之战逐渐白热化之前,我已经拿到了县城事业编的录用通知单。

在这之前,我是一所私立学校的英语教师兼干事。干事这个职业名称有点过于直白,我的理解就是啥事都干,除了上课之外,还得承担教务、主任助理等职务的一系列繁杂工作,身兼数职,工资却不如专职教师。于是,我动了辞职考编的念头。在经历两次失败后,我决定把目标从市区转向县城。很快,我得偿所愿了。

入职第一个月,“上岸”的喜悦还未散去,现实问题就来了。现单位在县城,家却在40公里外的市区,为了和家人住在一起,我只能选择每天开车往返于县城和市区。然而,仅坚持了三周,我就被这种疲惫不堪的生活方式打败了。为了有充足的休息,也为了节约开支,我选择周末回家,其余时间住在县城的公寓里。

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很快被一起小意外打破了。那天,我正在公寓里做晚饭,丈夫突然给我打来视频电话,视频里两岁多的二宝满脸是伤,嘴巴上的伤口还在流血。丈夫说,刚从医院缝合伤口回来。我的愧疚感一瞬间涌上心头,如果当时不执着于考编,不为了一个编制而异地上班,也许今天的意外就能幸免。

因为这件事,在入职后的第四个月,我决定将二宝带到县城来读幼儿园,以便安心工作。没过多久,大女儿也表达了想转学来县城读书的意愿。丈夫是自由职业,居家办公没有限制。就这样,我们一家四口从市区搬到了县城,也省去了我两地奔波的疲惫。

在县城定居之后,回城就少了,市区的房子也就闲置下来。况且,一家四口居住在60平方米的公寓里略显局促,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丈夫和我商量卖掉市区的房子,再到县城买一套。朋友劝我,县城的房价和市区一个样,不划算。但我还是坚持先解决眼前的实际困难,将售房信息挂在了网上。丈夫也因此忙起来了,每周都得回去接待来看房的房产中介或个人,回来时大都闷闷不乐,我们的报价已经低于市场价太多,对方还要压价。

售房信息已在网站发布一年多,近期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我们也没能如愿在县城置换一套理想的大房子。上月,县里新出了有关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我刚好符合条件,于是报名申请了一套。如果手续顺利,本月就可以搬进宽敞舒适的保障房,这倒是解决了我的实际困难。

近年来,考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重点大学的高材生,随着各地考编队伍日益内卷,一部分人只能退而求其次来到县城。进入体制内工作求的是一份安稳,也有受不了温水煮青蛙似的生活而裸辞的,或者通过再次考编回到大城市的。于我而言,考编终究只是择业的一种渠道,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又为了一个编制,折腾了自己的生活。

(读者 白栀)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