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王,请饶我一命

作者:薛巍
成语大王,请饶我一命0每当看到有译者在翻译外语文学时大量使用汉语成语,我都望洋兴叹,想对他们耳提面命一番。比如马尔克斯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随便抽一章,译者接连使用了“子虚乌有”“鼎鼎大名”“烂熟于胸”“索然无味”“光阴荏苒”“痴人说梦”“道听途说”“自作自受”……这几乎是用成语把诺贝尔奖得主的文字给改写了一遍,还以为给改得更文雅了。周祖谟先生说:“滥用古人成语,广引故事,以炫其博学了。以致文章与语言隔离,不但叙事不明,而且了无生气。”

周先生还说,汉语中的成语言简意赅、生动有力,“使人听了更感觉透辟精当”。但学成语要选择为人们所熟悉的成语,不要去学那些“陈腐的冷僻的成语”。

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志大才疏”“刚愎自用”,或者“才藻富赡”“苦心孤诣”。如果文章中用了“空谷足音”“赤地千里”“胼手胝足”也会显得很有文化。但你要是不停地用“凿空大使”“螽斯诜诜”“踵事增华”“榆瞑豆重”“息黥补劓”“雨尤云”,那就有些嗜痂成癖,让人喟然太息了。(前面的一串成语是我从《古今成语词典》里临时翻出来的。)

学习成语要慢慢积累,“必须平时留心,认真学习。可是成语的范围很广,应当学习哪些成语是一个先决问题。我们要学习成语,并非要把一些陈旧的不合乎现实的东西都搬出来死记死用,而是要吸取成语中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加以充分的合理的利用。我们不是要炫耀自己的博闻强记,不是有意雕章琢句”。

有好多成语出自古典作品,比如“兢兢业业”出自《诗经》,“良心发现”“好为人师”出自《孟子》,“井底之蛙”“化腐朽为神奇”出自《庄子》,“青出于蓝”“流言止于智者”出自《荀子》,“利令智昏”和“曲终奏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有的成语看上去很简单,但很容易被读错、用错。比如“呼天抢地”中的抢读作qiāng,撞的意思,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端悲痛。

看来周先生不提倡背诵、抄写各种成语辞典,我们可以通过翻阅成语辞典来涨知识,但不能想着通过批量地背成语为写作文服务,这是一个掌握冷门成语的捷径,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会比较空洞,就好比基本功没打好,就去学各种高招,很容易被人戳破。成语的写法和含义都是相对固定的,没学好就容易用错,如波诡云谲,还可以说成波谲云诡、云谲波诡,但有记错了的,来了个“波云诡谲”,简直让人莫衷一是、顾盼自雄。 成语

上一篇: 人类的永恒困境
下一篇: 健康(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