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呀挖”被流量砸中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陈婉婉 贺伟彧 刘诗予 这家外国语幼儿园位于武汉江岸区一条大道上,下午4点半放学前,门口已经聚集了许多家长,他们中许多人都是被该校提供的兴趣课程所吸引,才将孩子送来的。问起“五一”期间因为“挖呀挖”走红的奥尔夫音乐课黄老师,多数家长回答不太清楚,“她若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学校应该早就火了吧”,但他们也并不否认,那首“挖呀挖”抖音视频里出现的绿色教室背景墙,看起来的确像是这个幼儿园的内部陈设。
“五一”假期,一首名为《小小花园》的儿歌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引发了一股“洗脑”热潮。这首儿歌欢快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挖呀挖呀挖”,引来人们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纷纷模仿和改编,将这个节日过得像“六一”一样充满童趣和快乐。在它背后,视频发布者黄老师的青春活力是这首儿歌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
4月28日,黄老师以网名“音乐老师花开富贵”,将自己的儿歌教学视频发布在了抖音视频号上,三天涨粉200多万。5月1日,新华网抖音账号以《幼儿园老师用温暖的歌曲,带给花朵们温馨的童年》为题,转发了这则视频,迅速将这首歌推向了流量顶点。到5月2日时,黄老师开设的一场直播吸引了超过1600万人次的累计观看数量。这场直播,给黄老师赢得了极大的关注,却也让她付出了流量的代价,引发争议。
从黄老师的抖音账号可以看到,黄老师热爱分享生活,她的第一条视频发布于2021年,常常与另一名同样年轻的女孩共同拍些好玩的短视频。到了今年3月,她开始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音乐课堂视频,播放量逐渐提高,但粉丝数一直没有超过50万,直到发布这首《小小花园》后,她的粉丝量才一路飞涨。到了5月1日晚上直播时,已经有超过10万人同时在线听她唱歌。
然后就是翌日那场备受关注的直播。两位粉丝为她比拼刷起了礼物,争夺起了“榜一大哥”位置。这场直播结束后,有网友分析记录黄老师一共收到了超过50个“嘉年华”和若干其他礼物。而根据网上的市场分析,除去平台抽成,每个“嘉年华”大概可以为主播带来约1500元的收益。很快,声称她“直播两天赚了200万”的言论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嘲讽和谩骂开始出现。类似“红了就想赚钱”“团队包装炒作”的批评在黄老师的评论区屡见不鲜。随后,新华网抖音帐号也删除了他们转发的视频,这又再次引起了争议。
一时之间,网络上有了关于这位长相甜美的黄老师的许多猜测:她究竟是不是真的持证幼教老师?她背后是否有MCN机构的推动?那场千万人次的直播真的为她带来了百万打赏吗?
起初,黄老师还试图澄清,在留言里回复“请问造谣不犯法吗”,但舆论很快超出了她的控制。随着她的粉丝数量突飞猛进,有网友在评论区指“挖呀挖”不是黄老师的原创作品,早在她上传视频的4天前,一位昵称为毛葱小姐(桃子老师)的浙江幼师就发布了《花园种花》的手指舞视频,这则视频目前已经获赞超1000万。
这种指责很快演变成对博主之间的拉踩和人身攻击。因为桃子老师在视频里素颜出镜,而黄老师化了淡妆,有网友便认定桃子老师更加单纯,一心认真做教育,黄老师则“做作”“有心机”。甚至还有人发布一张经AI换脸生成的照片,声称是黄老师的素颜照,指责其外貌全靠软件美颜。
流量的漩涡扭曲了事物的原貌,但对普通人来说,即使还原真相也不足以抵抗流量的力量。
黄老师和桃子老师曾在一场直播连麦里试图澄清所谓原创争议。按照时间线梳理下来,《小小花园》视频里所唱的儿歌原名叫《花园种花》,是首几年前就出现在网络上的童谣,最早由一位叫“王小玲”的作者在2021年3月发布。今年4月22日,一位抖音账号为“草莓壳”的幼师拍摄了这首歌的手指舞,把它重新带回了大众视野。桃子老师表示,自己只是在课堂上以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作为伴奏,和《花园种花》的手指舞结合在一起来教学。黄老师也称自己的视频有模仿有创新。“草莓壳”在5月3日发文回应,不存在谁是原创的问题。
流量是否能用逻辑和理性来对话?几位创作者的回应并没有让围绕“挖呀挖呀挖”的争议停息。连麦结束后,直播间的观众们关心的不是原创或抄袭,而是两位主播的人气差异。几天前对黄老师的网络暴力很快原封不动地在桃子老师身上重演。桃子老师直播时,不少弹幕说她不如黄老师火是因为“长得丑”“不化妆”。下一场直播前她化好了妆才出镜,却又迎来了“不单纯”“变了”的新指责。她在直播里崩溃大哭,哽咽着向屏幕发问:“我化妆也不行,不化妆也不行,到底要我怎么样呢?”
而处于这场流量掀起的漩涡中心的黄老师,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隐于幕后,在公众和媒体面前消失了。直到5月12日,她才再次发布了一条视频,表示自己受爆红的困扰请假休息了数日,并声明她的背后没有任何专业团队,她不会辞职,已经恢复教学。她向幼儿园请了一周的假,在这七天里,媒体报道她和家人一起离开武汉去北京旅游,80多岁的外婆也和她一起,凌晨2点,他们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安静地等着看升旗。争议与支持
但在黄老师刻意远离互联网的一周里,针对她的猜测和争议并没有停息。请假休息被谣传成离职,人们宁愿相信她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选择了放弃普通的工作,转而签约MCN团队,成为职业网红。幼儿园方和MCN机构的辟谣淹没在互联网的浪花里。明星尚有公关团队能够以流量来对抗流量,而普通人被流量选中后,只能随着潮水的方向被动漂游。
网民“自由”向本刊分析自己不喜欢黄老师的原因有三:首先她先看到的是桃子老师演唱这首歌的视频,觉得黄老师是后来居上的模仿者;其次她认为黄老师在视频里和蔼可亲的模样,与她在直播间索要礼物的形象相差甚远;并且,她觉得自己喜欢的网络达人一定是要认真热爱生活、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因为她在录视频的时候,面对的是小朋友对吧?我从心里面对她的角色认定是一名幼师,结果她火了之后,去直播间要礼物,这个行为会让我在心里对她的角色有点看法。”她评价道。
对此,“小B”也有同样的感受。他最初也是黄老师的颜值粉,初印象很不错,但后来看到她快速投入直播,认为其行为与之前打造的教师人设不符,并且“如果老师上课的注意力不完全在教学上,而是怎么把视频拍得好看上,对教育者来说是可悲的”。
然而可以从留言区看到,相对于这种争议,支持她的人更多,“天使的羽翼”便是其中一位。他在黄老师的视频下留言道:“这样优秀的老师,有什么错。”作为江西一所小学的副校长,他早在半年前便关注到了这位黄老师,因为“她的视频看上去很治愈、很富有爱心”,所以但凡有时间他都会把她的视频认真看完。也是从黄老师这里,“天使的羽翼”才了解到还有种名为“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法,他觉得很有意思,因为自己的女儿还在读幼儿园中班,所以他还经常会和女儿一起看,然后跟着黄老师学习。
至于网络上对于黄老师的质疑,“天使的羽翼”认为,“网上说她现实生活里多丑,还是39岁什么的,我觉得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在这上面”。在他看来,黄老师的视频吸引自己的,是她眼睛里散发出来的对音乐、对教育的热爱。同为教育工作者,他觉得老师运用新的传播手段去宣传自己的教学理念,是件好事。私下里,他也经营着好几个账号,经常把学校里的活动发在网上,与家长们积极互动。
他记得自己最早开始做自媒体是2014年。当时他还在带六年级的语文课,和学生聊天时谈到他们将来想读北大、清华时,他问这群生长在江西小县城的孩子们:“那你们知道清华北大在哪里吗?”孩子们摇摇头。有感而发地,他将这件事写在了微博上,感慨孩子们想要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无奈学校藏书不足,孩子们的视角太狭隘了。结果没料到这条微博引起了很大关注,学校因此收到了许多图书捐赠。
所以他觉得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做自媒体,既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也可以让更多人关心学校的日常生活,“很多人还在网上质疑她为什么不拍学生,这其实也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一种做法”。
“小emo”是名体校大学生,也是黄老师的粉丝之一。作为年轻人,他觉得日常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emo”就是他自己内心活动的代名词,而无时无刻不在“监听”自己想法的社交媒体,通过算法推送同类视频,往往又不断加深自己的emo。这时候刷到黄老师的视频,她清新明快的笑容,“就好像给自己心里点亮一道光,瞬间驱散了心底的阴霾”。和大部分粉丝一样,小emo也是从“挖啊挖”开始关注到黄老师的,刚开始看到时,黄老师的抖音粉丝数量还只有100万多,结果不到两日,眼瞅着她的粉丝数量噌噌噌地往上涨,很快突破600万粉丝大关,一夜爆火。“这之后肯定就很容易引来嫉妒,喷她的人肯定会更多,对不对?”小emo对于网络空间许多人戾气十足这点颇有感慨,尽管他的账号几乎什么都没发布过,但曾因为发了几条评论,被网暴至退网。
他记得那次是关于江西上饶失踪高中生的讨论,抖音上谣言四起,他在某条视频下留言说了句“要等官方通报”,便招致了蜂拥而来的骂声。在许多恶意举报下,他的这个账号很快便被封了,因为平时也就用这个账号来刷刷视频,他对封号不是很在意,便直接注销了账号。小emo觉得自己是那种可以将现实和网络分得很开的人,因此这种网暴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不大,不过他也承认网络会给人造成不少情绪上的负面影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喜欢看黄老师这样的“正能量”视频。抖音“神曲”
很难否认,《小小花园》其实是一首典型的抖音神曲。它的走红除了黄老师的个人形象加成,也与这些年来流行的抖音神曲的典型特征相符。它具有简单易学的旋律和歌词,音乐和歌词非常朗朗上口,容易被记住和模仿。用户可以迅速掌握这些歌曲的内容,然后通过自己的视频和创意,加入其中,并展示给其他人。
因此,当这首歌迅速走红后,各种版本的“挖呀挖”也层出不穷。既有打工人版本的“在小小的公司里面,挖呀挖呀挖,挣少少的工资,根本不够花,在大大的公司里面,挖呀挖呀挖,加满满的班啊,赚钱没命花”;也有实验室里的研究生版本,“在小小的实验室里,挖呀挖呀挖,做小小的实验,挨小小的骂”。与其说是黄老师俘获了大众,不如说是这首歌短时间内产生的“洗脑”效果,再次得到了大众传播上的印证。
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1年Q2国内移动互联网报告》,当前国内移动网民日均App使用时长约为5.1小时。其中,短视频类APP占据用户使用时长稳居首位,高达29.8%,人均每天约1.5小时。占据了用户如此多时间的短视频,其最重要的一项创作元素便是音乐。
与纯音频音乐完全不同,短视频只有搭配上能够传递“具象”意味的音乐,才能完整地传达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与此同时,适合群体演绎的歌词,再搭配上简单易学的手势舞蹈,便会引来无数模仿者,为它在社交媒体上的流行推波助澜。
实际上,近期除了这首朗朗上口的《小小花园》,韩国女歌手金智秀的《Flower》也是当之无愧风靡全网络的神曲。无数人或者把镜头对准自己,或者将自己的宠物作为主角,搭配着这首《Flower》,随着五指转动,表演着“开花”的动作,成为当下最洗脑的视频之一。
这种音乐靠短视频模仿翻拍出圈的现象,也不是国内独有。早在2020年,似乎与Z时代或是西方流行毫不相干的费玉清,便凭借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在Tiktok上成了欧美年轻人群里最流行的歌手,这首老歌《一剪梅》甚至因此在6月15日冲上了海外主流音乐平台Spotify的“Viral 50”榜单,获得挪威第一、瑞典和芬兰第二的成绩。
而这首歌在海外走红,最早应该归功于快手上一个名为“张爱钦(蛋哥)破10万”的网友。他上传了自己在冰天雪地中演唱《一剪梅》里两句高潮部分的场景。这个视频被人传到了YouTube上,并很快受到了关注。虽然不懂具体歌词含义,但外国网友们似乎仍然被其中传达出的意象所吸引,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争相模仿起来。到目前为止,TikTok上#雪花飘飘,北风萧萧(#xuehuapiaopiaobeifengxiaoxiao)话题内的视频累计播放量已经达到了近3亿。
近些年来不断“出圈”的抖音“神曲”,其流行实际是处于一个流动发展的状态中,为用户提供了所谓情感共振的基础。不论《一剪梅》里“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的坚韧、萧索和孤寂之感,还是《野狼 Disco》里看似毫无实质内容,却勾勒出上世纪东北迪厅景致的“大背头,BB机,舞池里的007”,又或者是《海草舞》里随着“海草海草”不断舞动身躯的乐天派情绪……当人们在“小小花园”里随着黄老师一起“挖呀挖”时,这些口语化的表达,实则也营造了不同群体情感共鸣的传播情境。
很多时候,这些神曲似乎火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它们的确有着类似的要素——朗朗上口、旋律洗脑,适合在新媒体上对原有内容进行重新演绎。这类歌曲便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断由用户再生产的过程中得到了传播。而当一首歌成为神曲后,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也极其可观。按照市场流传的1000次播放收入2元的水平,每首神曲的爆红背后,是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商业利润。因此,歌曲越洗脑,流量和收益才会越大。
不过,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里所有甜蜜都已暗中标好了价格。黄老师们在尚不知情的时候就已经被流量裹挟,当意识到流量背后的代价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进退维谷。一旦进入这场疯狂的游戏,就难以逃离。自《小小花园》之后停更11天,5月12日,黄老师再次更新了自己的视频账号,重新回应了网络上针对她的争议。她表示自己从未预想到普通的自己会被这么多人关注,而网络上的各种攻击逐渐让自己从最初的开心变得十分焦虑,但在家人们的陪伴下,她决定鼓起勇气面对这一切,将回归初心,从事更多音乐公益方面的工作。
5月13日,黄老师恢复了直播。这次她关闭了打赏功能,按照弹幕里的点歌信息为粉丝们唱了很多首歌。“挖呀挖”是被点播最多的一首,但她始终没有再唱。 网红流量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