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头乐”体面和不体面的退场
作者:邢海洋5月初,曾经的低速电动车之王雷丁汽车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均为雷丁。从年初自曝资金链断裂到申请破产,一个时代落幕了。而消费端,各地大力围剿“老头乐”,北京明年不能上路,停在公共空间的也会被没收。
山东和河北等工业大省,在汽车产业大步快跑的时代,很多地方没有合资车企落地,没有吃到汽车普及的红利。产业相对落后,地方政府颇为焦急。当地企业家很快找到了补齐短板的好办法,那就是生产低速电动车。在锂电池价格蹿高,为普及新能源车政府都要补贴扶植的情况下,低速电动车用低成本的铅酸电池,居然颇有性价比。这种车速度慢,不符合交通规则,可价格低廉,容易驾驶,在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很快就铺展开来。因为多是老年人开,我们这里又有敬老的传统,到了一定岁数都可缓期,故而“老头乐”屡禁不止。在交通管理站我就碰到老年人去讨要被没收的低速车,情绪激动大吵大闹,排队办手续的驾驶员们都受到了影响。
“老头乐”有交通隐患,是“三无”产品,为什么街头还有卖的?当听到老先生大声质询的时候,我想只管束购买者,却放任生产和销售,这样的管理是苍白无力的。于是,2018年工信部要求对低速电动车“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严禁各地方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全国曾有上百家规模以上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产能超过200万辆。2022年6月,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推荐性国家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意见,可预计于11月份公布的新国标却不了了之。雷丁抱怨当地政府不再给予贷款,以至于融资不顺。这一切的背后,或是车企、地方政府以及微电车企的博弈过程。总之,微电车没等到牌照。低速的电动三轮车能上牌,四轮则必须是高速车,而非低速车。
监管越卡越紧,违规电动车从源头上禁断了。那些厂家,对A00级别的汽车生产驾轻就熟,也想进入入门级别的乘用车市场,可架不住新能源汽车圈子也卷了起来。先是五菱神车横扫市场,继之以各大品牌都推出微型电动车产品,压倒性杀入,雷丁等低速电动车厂家在国内市场大溃败,唯有去开发亚非拉市场了。国内留下的是一堆烂摊子,如雷丁创始人举报当地政府,称政府胁迫他们虚报业绩,以彰显政绩;经销商集体维权索要货款。
如今,郊区是可以开三轮摩托的,电动正三轮的功能其实就相当于“老头乐”。可老年人要开正三轮首先得有驾照,摩托车驾照60岁就不能申领了。老年人出行不便,其实可以骑带助力的小型三轮车,这种车和电动自行车一样,速度不能超过25公里/小时,车辆尺寸也受到严格限制。
但“老头乐”的驾驶群体特殊,他们更看重的是低成本出行。低成本不仅包括车辆的购置成本、保险成本,还包括能随便停车、违规不被摄像头捕捉到、被交警拦截后没驾照也就无从处罚等。他们是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本不乐观,又是老年人,对“老头乐”的管理,交警似乎也是一筹莫展,于是就出现了屡禁不止、想彻底禁断就不得不提前大半年宣传、“勿谓言之不预”的情形。但愿这次对低速电动车的“围剿”,有始有终。话说,既然生产厂家的源头已经阻断,用户层面的停驶只是时间问题了。只是在它们彻底报废前,给交通带来的隐患实在太多。
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北京街面上带有牌照的正三轮摩托车多了起来。正三轮摩托车的问题是不能进六环,权当上海的郊区牌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