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大城市挣钱,小城市安家,有什么不好吗?
作者:杨璐
大城市和小城市,或者城市和农村,最大的区别是人口密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陆铭教授是研究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劳动经济学的专家,他在《向心城市:迈向未来的活力、宜居与和谐》一书中写道:“城市在本质上是方便人和人见面的地方。”大城市挣钱,小城市安家,言外之意是想过低成本、高品质的生活。但是,小城市的生活品质跟大城市相比是怎么样的呢?陆铭教授在研究中指出,大城市人口密度高的背后隐藏的是基本的人性:“人不是挣钱的机器,也是消费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会越来越多地消费服务,越来越多地需要服务的高质量和多样性。绝大多数的服务产品难以运输、无法储藏、必须面对面交流时,同时完成生产和消费。高人口密度则意味着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见面成本更低。”
因为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大城市由于人口规模大,比小城市拥有更多、更好和更多样性的服务。中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因素复杂,可能单独拿某一个大城市和小城市来对比不太客观。但从一个城市内部来讲,人口密度高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生活质量和多样性都有差异。陆铭教授通过餐饮消费的数据来研究上海市内不同区域的生活,研究发现“餐馆数量最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内环线以内区域。内环和外环间的餐馆数量也存在着连片的格局,但相对内环的规模而言偏低。在外环外的郊区和郊区城镇中心,则呈星星点点状分布”。除了供给数量,陆铭教授也研究了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结果无论是餐馆的质量还是菜系品种的多样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尤其是内环以内。
生活里除了消费,还需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陆铭教授指出,上海的学校、医院、文化服务设施与国有金融机构等服务也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除了数量也有质量这个维度。陆铭教授的团队通过研究上海市城市运行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表明:“夜间人口密度每增加1%,投诉处理的时间缩短约0.15%~0.16%。这表明,常住人口在空间上集聚时,政府的治理半径更小,相关部门的执法距离缩短,从而提升了治理效率。”
可能有些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居家过日子,不需要花哨的服务。通过远程办公在大城市挣钱、小城市安家是可以接受的。远程办公的适用范围和效果,实际上还无法得出共识。疫情的暴发,让全球很多公司不得不采用远程办公的方式。美国已经有不同的机构在研究远程办公的效果和影响。腾讯高级顾问、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院长席教授廖卉在一篇文章里介绍,哈佛大学商学院和纽约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采集电子邮件数据发现,远程办公后大家平均每天会多工作48.5分钟,还有一些样本规模没有这么大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甚至是3个小时。
有一些工作需要员工之间互相讨论,碰撞出创新的火花,甚至需要沟通和互相谅解,如果选择远程办公,恐怕效果就不如在办公室好。廖卉写道:“一篇心理学的分析发现,当远程办公每周时长超过2.5天时,就会损害员工和同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缺少了茶水间的聊天,我们要如何维持跟同事的友谊,如何维系社会资本?”远程办公影响人际关系。如果缺乏跟领导的沟通,在理解工作上可能就不深入或者有歧义,影响工作效果。如果缺乏跟同事的沟通,可能就减少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陆铭教授的研究给出了一个结论:“当代城市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结论是城市发展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特别是通过人力资本外部性的途径,在个人层面最终体现为生产率和收入的提高”。工作在大城市、安家在小城市,做这个决定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工作体验,以及晋升和职业发展是否受影响。
大城市挣钱,小城市安家,也要看所在的行业和岗位是否适合远程办公。2010年,斯坦福大学的尼古拉斯·布鲁姆教授跟携程创始人之一梁建章合作进行远程办公工作效率试验,结果远程办公组不但绩效提升,员工们还有更高的满意度和更低的离职率。这个试验的结果被很多文章引用来说明远程办公的益处,但它实际上有个前提:参与试验的员工,工作内容是接听顾客电话。布鲁姆教授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们认为工作内容越机械,远程办公的效果越好。至于创造性工作和团队工作,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疫情期间,芝加哥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对不同行业“可远程办公”的程度进行分类,美国“完全在家完成的工作”占所有岗位的37%。
大城市挣钱,小城市安家,如果成为一个主流的生活方式,不能靠员工一厢情愿,还需要整个公司从组织结构、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配合。廖卉的文章提到:“搜索引擎公司DuckDuckGo,每周会举办一场邻居会议,随机让四五个平时不一起工作的同事见面,以增强线下的联系。”未来还不好说,各大公司现在对这种工作方式的看法是有分歧的。在领风气之先的硅谷,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廖卉写道:“脸书、推特等公司开始宣布自己将永久允许员工远程办公。奈飞的CEO则说,疫苗被批准的12小时内,就会让员工全部回到办公室。”
在中国,直播带货是最典型的一种互联网上的工作,看起来在哪里都可以直播,但实际上体量大的直播公司很多聚集在杭州,因为一个主播的背后是庞大的选品团队和供应链系统。自媒体看起来也在哪里都可以工作,但如果做得足够大,也得在大城市里设办公室。因为内容生产持续需要团队,大城市才更容易招到人才。流量变现需要客户的投放,客户的公司也主要在大城市,甚至是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