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铁的随心坐,会否演化为大通票
作者:邢海洋航空随心飞套餐少了,高铁的随心坐来了。山东高铁随心坐,399元五天环游山东一圈,是否值得坐,又能否刺激高铁消费,帮助铁路公司缓解债务压力呢?
在日本或欧洲,全世界高铁线路最密集的地区,高铁除了点对点的车票,还有多种通票售卖,7天不限次不限距离、一个月任选五天随便坐等通票不一而足。坐火车不以距离论价,而是以时间论,这多少颠覆了我们对火车运营成本和盈利模式的认知。但进一步想也不奇怪,如果火车上经常有空位,这些空出来的位子几乎是没有运营成本的,可以说,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既如此,拿闲置座位再售卖一次,卖给那些没有刚需的人,也就是旅行者,便能为铁路运营创造第二个利润源。
这次山东推出的省内随心坐,线路设计稍显遗憾,途经的济宁、淄博、临沂、济南、潍坊、日照、泰安、青岛8个城市,只有青岛和日照是海滨城市。这基本是一条内陆环线,济南到青岛到日照,再绕过泰山所在的山东丘陵折返,作为胶东半岛精华的沿海城市只是浅尝辄止。既然不是精华线路,就意味着列车常有空位,做通票试点是再好不过了。并且,山东中西部游,济南观泉、淄博烧烤、泰山登山、青岛海滨、济宁的大运河,五天五景,有足够的景点可打卡,399元五天山东自由行性价比是蛮高的,想必也会吸引到很多游客。
经常出差,高铁坐多了,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今年旅客越来越多。高铁的换乘也很方便,因为都很准时,基本实现了跨城之间的公交化。高铁已经是理想化的旅行工具了,千公里之内的旅行,坐高铁远比飞机便捷得多。
铁路总公司背负着6万亿元的债务大力发展高铁,当初的宝并没有押错。可一旦离开了主干线,火车上的人就少多了。即便是主干线,那些逢站必停的高铁也经常坐不满,而小站不停大站点对点的直达线路火车票最紧缺,可见坐高铁最多的仍是大城市间往来的旅客。可高铁要赚钱,除了对直达车次加价,也要充分利用支线和小站的资源,否则何必建设八纵八横密如蛛网的网络。既然已经建设,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闲置的列车座位充满。
山东中西部环线的随心坐,或许就是盘活资源的一次试探。如果试探成功了,未来就能推广到其他地区。但旅客更渴望的是更大范围的随心坐,那种全国范围的,或至少东南西北一大片区域的。一个省的随心坐满足的只是省内需求,外地人去还得先支付一程到省的旅行费用。同时,通票的内涵也不应该仅仅是一次环线游,旅行者可能要在一个目的地待上多日,需要的是更灵活的时间安排。
在12306上,早就有了定期和计次票,方便两个城市之间的频繁通勤。对经常乘火车旅行的乘客,铁路部门也开通了会员,积分可以兑换车票,享受相应的候车及餐饮福利。看短视频,经常有博主介绍薅铁路羊毛的攻略,比如买了极短程的商务座就可以在贵宾候车室吃点心,上车赶上饭点儿还有套餐,那是性价比超高的短途饕餮之旅。无论如何铁路都在试图以服务吸引乘客,变存量为增量,充分利用资源,尽快实现盈利。
但若仔细研究计次票价格,会发现毫无性价比可言。京沪高铁20次的季度通票,北京到上海,二等座总价11240元,每趟562元,几乎没有优惠。成都东到沙坪坝20次乘车的计次票,二等座为2800元,除非坐最快的车次,也没多少优惠。而日本铁路或欧洲铁路的通票,几乎两个大城市间走一趟就值回成本。
高铁网络化,经由动卧、快慢车差异化定价等多种尝试后,下一步或许是通票。高铁要盈利,靠的是吸引非刚需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