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治队长”:不接受自己不进步
作者:杨璐
无差别冲煮法是这家咖啡店的老板彭近洋参加2022年世界咖啡冲煮大赛获得冠军时,使用的创新冲煮法。对咖啡了解不深的人大概会觉得这些咖啡比赛距离日常生活太远,无差别冲煮法却是跟大众人群有关系的事情。它是为了帮助咖啡小白也能做出一杯好咖啡而研发的冲煮方法。在B站、小红书或者视频号上,很多博主在教大家用这种冲煮法做咖啡。彭近洋虽然以咖啡冲煮选手的身份参赛,实际上的身份是咖啡烘焙师。他创立的咖啡烘焙品牌“乔治队长精品咖啡”是淘宝上精品咖啡豆的头部卖家。他的咖啡豆既供应给C端的咖啡消费者,也供应给B端的中国各地的咖啡馆。
彭近洋最近大量时间都花在烘焙工厂里,他的同事今年要参加咖啡比赛,他给同事做比赛助手。同时,他6月份要代表中国去参加世界咖啡冲煮大赛,自己也要训练。他的工厂占了工业园里一栋办公楼的整层。等待彭近洋的时候,工作人员到茶水间帮我接了一杯咖啡,酸质明亮,有明显的花香,有点像瑰夏。彭近洋说,为了让公司里包括打包的员工们熟悉咖啡,他们每天都要把咖啡冲好放在保温壶里,大家随时来喝。我喝到的是一款埃塞俄比亚的叫作74110的豆种,这支豆子在传统水洗处理法上加入了湿发酵,所以有复杂多变的风味。无差别冲煮法的灵感实际上来自彭近洋工作中最大的烦恼。咖啡豆卖到千家万户,他不知道消费者家里用的是什么样的磨豆机,什么样的研磨度,什么样的咖啡机,什么样的水温,放了多少咖啡粉,甚至不知道用户是不是像泡茶一样直接把咖啡粉泡在水里,这里每一个变量都会影响咖啡好不好喝。彭近洋说:“下雨气压变化,咖啡都会不好喝。一个普通消费者把咖啡煮得不好喝太容易了。不好喝,我就会得到差评。我们公司的售后都要请心理医生,因为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投诉。有个女孩本来是个性格很温柔的人,有段时间去售后帮忙,结果变得特别暴躁,还说脏话。”他于是想推广一种冲煮方法,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和学习,也适用于大多数的咖啡豆。
无差别冲煮的具体做法是把冲煮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30秒。第一阶段固定使用水粉比1∶2.5,第二阶段固定使用水粉比1∶5.5,第三阶段的水粉比是1∶X。彭近洋建议第一次冲煮X可以是5,如果觉得太浓就调整为6,如果觉得太淡就调整为4。彭近洋说:“第一阶段这个水粉比是让咖啡豆快速浸润和排气,第二阶段这个水粉比能够快速提高咖啡的甜感表现。第三阶段是浓度的调整,因为每一支豆子应该用不同的水粉比来表现它的平衡感。”
“X”使得无差别冲煮法的水粉比不是固定的,这跟市面上流行的方法不太一样。彭近洋一直在强调水粉比,因为他认为这是对咖啡影响最大的因素。“我觉得从前大家关注的重点可能对做咖啡没那么有效。我们研究研磨度、粉床管理、水的调配、新的壶、新的滤杯,七七八八什么都动过了,就是水粉比没有变过。我们去看美国精品咖啡协会的冲煮六要素,第一条就是水粉比。它说的是合适的,并没有硬性规定水粉比是1∶15或者1∶16嘛。我们很通俗地去想这件事,咖啡豆有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处理法,它的有机酸含量肯定是不一样的,同样用1∶15的比例去冲咖啡,会不会一个豆子很酸,另一个豆子没酸味?我做这件事最关键的是想强调水粉比这件事。这件事搞清楚了,咖啡冲得可以达到80分,不能说前80分不去抓,使劲去研究后面那20分。”
6月份的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上,彭近洋会使用无差别冲煮法的2.0版本。他说:“很多朋友跟我讲,如果我打世界赛成绩还不错,无差别冲煮法可能会非常火。大家可以好好去试试,它可以快速让人煮出一杯具有精品咖啡调性的咖啡。现在已经有很多冲煮赛评委在用我这个冲煮法了。”彭近洋头脑很灵活。他是1991年出生的,但是贵阳好几个“80后”咖啡店老板都管他叫老师。因为他“出道”很早,成名早,很年轻就给大家上课了。高三那年,他以不同意让他开咖啡馆就不参加高考为条件,让父母同意他开了第一家店。“我的成长跟别的小孩儿不一样。我从小就决定要自己做一件事,不上班,不当公务员。我小学六年级开了一个网站,就赚了不少钱。后来,我打球也很好,曾代表贵州省去参加过三对三全国赛,回来后我就搞了训练班收学生。我不想读大学,或者出国花四五年时间再回来干。我不想等了。”
彭近洋最初是因为喝到了耶加雪菲的花香,才对咖啡感兴趣的。“我觉得这个东西有点神奇,非常想去弄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彭近洋说。兴趣点在咖啡本身而不是咖啡馆的文化和氛围,很容易往产业链的上游走一步,涉足烘焙领域。彭近洋刚读大学的那个生日,生日礼物就是一台咖啡豆烘焙机。“那时候店里还不敢用我自己烘焙的熟豆,我就想先买来试一下弄不弄得出来。但我烘出来的味道不对,那就慢慢学呗。”彭近洋读书的时候时常翘课,但对感兴趣的事情,勤奋又钻研。他最开始是买了很多书自学,烘出来的豆子还是没有市场认可。他开始去结交国际一流的咖啡烘焙师,请人当老师,做朋友。
彭近洋属于互联网一代,他并不觉得生活在西南一隅会影响对知识的获取。“我觉得是互联网时代了,可以通过更简单的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我跟国外的老师请教,参加台湾省举办的烘焙比赛等等,完全是通过互联网联系的。”彭近洋通过网络得知世界咖啡烘焙赛冠军、来自台湾省的赖昱权正在大陆做巡回分享,就邀请他把贵阳列为一站。“我非常认可的一个观点就是知识是用钱买的。我愿意付费邀请他来贵阳开一天的短暂课程,分享他的一些烘焙想法。”跟赖昱权成为朋友之后,彭近洋经常跟他一起聊烘焙,向他请教问题,并且了解到咖啡烘焙行业更核心的信息。“当时,刚好美国精品咖啡协会烘焙分会会长尼尔·威尔逊(Neal Wilson)在中国搞认证,我也借这个机会认识了他。我经常发邮件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他有非常多的资源,所以我们会做一些国外冠军的课程。这些老师给我建立的知识框架,比中国咖啡烘焙行业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可能会更好一点。”彭近洋说。
烘焙最终都是为萃取服务的,一个好的烘焙师一定对萃取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中国不少咖啡烘焙师会去参加咖啡冲煮比赛。2016年,彭近洋参加台湾省举办的大港杯咖啡烘焙赛,并获得了冠军。台湾省精品咖啡起步早,很发达,世界咖啡比赛的多项冠军都被台湾省选手得到过,在这样高手如云的平台上获得冠军,难度本就不小。他还想烘焙得更好。“我烘焙达到一个中等水平之后,就想找到一个更激烈的平台,逼迫自己多花时间研究,多进步。我不能接受自己不进步的状态。冲煮比赛有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把豆子烘得好喝。日常生产中可能不会对你很严苛,但比赛有竞争性,会逼着你去做很多事情。比如这个豆子究竟是养三个半小时还是养三个小时零五十分钟,平时不会这样做的,那只有通过比赛,让自己对整体工艺、萃取的原理更了解。”彭近洋说。
彭近洋打冲煮比赛,请的依旧是名师——2016年世界冲煮大赛冠军粕谷哲。粕谷哲当时开创了一种4∶6冲煮法,通过控制分段注水量来自由调节咖啡的酸甜度和浓淡。彭近洋说:“那个方法真正会用的人应该不多。大家都是通过他的视频了解怎么煮的,但并不知道他研磨多粗,下面的准备工作是怎么做的。我喝过使用他的冲煮法的咖啡师做的咖啡,跟他自己做给我的咖啡是有区别的。”彭近洋说。咖啡豆的情况也影响了冲煮方式。“我认为他那种方法适用于发酵型处理法的豆子,如果是水洗处理法或者普通的咖啡豆,以那个水粉比和萃取时间,萃取的物质肯定是不够的。”彭近洋说。他于是创立了自己的冲煮方式——无差别冲煮法。
今年6月,彭近洋将代表中国去希腊雅典参加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他现在拜托了很多人从国外帮他选豆子。作为烘焙师和冲煮比赛的冠军,他对于选咖啡豆有自己的审美。他说:“几年前中国流行过重发酵的豆子,因为发酵可以支撑出一些新的风味。我个人不喜欢发酵味道,我喜欢水洗处理法,有很明显的花香,很甜的蔗糖的质感。我想做烘焙师的时候就是被豆子本身有花香打动的,我还是喜欢豆子本来就很好,管理很好,烘得也很好,然后出那种很甜的花香。从前打比赛,我会猜选什么豆子能拿高分。后来成熟了,越来越不在意成绩了,我还是回归自己的喜好。”彭近洋在夺冠的那场比赛上,用的是一种水洗拼酵母发酵的豆子,他说:“那个发酵很轻,有一种蔓越莓的口感。我的审美就是那种日晒和水洗的中间地带,大家不容易分辨出来的。我这一次打比赛,也希望找到那种又有水洗的干净和明亮度,但风味和调性要比水洗更魅惑、妖娆一点点的豆子。” 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