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特异性免疫

作者:袁越

组织特异性免疫0通常情况下,治疗性药物应该追求特异性,因为疗效越专一就越能减少副作用,比如抗癌的靶向药就是如此。相反,预防性疫苗则应该追求普适性,因为适应症越广就越能提高保护效力,比如正在研发中的广谱流感疫苗就是如此。

但是,这个规律也有例外,比如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好几个不同的变种,导致第一代疫苗的保护力下降,此时就应该加速研发针对新变种的特异性疫苗,提高保护力。同理,如果疫苗的特异性不够强,就有可能诱使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导致严重的副作用。这个结果不但妨碍了全民接种计划的实施,甚至有可能引发自免疫疾病,让接种者忍受不必要的痛苦。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疫苗的特异性呢?这就要从疫苗的作用机理说起了。从原理上讲,疫苗相当于一次无毒性或者弱毒性的感染,免疫系统由此而“认识”了病原体,从而为下一次类似的感染准备好了两套预案。第一套预案指的是免疫B细胞做好准备,迅速生产出相应的抗体,将入侵之敌“中和”掉。第二套预案指的是免疫T细胞做好准备,随时对来犯之敌发起正面攻击。

第二套方案中的T细胞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T细胞会随着血液循环系统遍布全身,另一类T细胞则会选择性地驻扎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之中,在那里等待来犯之敌。比如,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鼻腔和肺部入侵人体的,只要在这两个地方布下重兵就可以了。再比如,消化系统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肠道入侵人体的,分布在肠道表面黏膜内的T细胞是对付这类入侵者的最有效的武器。

传统理论认为,这两类T细胞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只是位置不同而已。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医学院的几位科学家在2022年12月28日出版的《免疫学》(Immunit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颠覆了此前的常识。

研究人员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了小肠和结肠这两个部位的免疫T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这两个地方的T细胞在细胞因子(Cytokine)和颗粒酶(Granzyme)这两项重要指标上有着显著的不同。众所周知,细胞因子是调节免疫系统活性的关键信号分子,而颗粒酶的主要功能就是诱导靶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以此来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这两种蛋白组分是T细胞最常用的杀敌武器,说明分布在小肠和结肠这两个地方的T细胞在装备上存在很大差别。

不但如此,这两个部位的T细胞还在转录因子和基因修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一个名为Emoes的转录因子在其他组织当中可以阻止免疫T细胞的聚集,但在小肠当中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这说明我们有可能通过增强或者削弱Emoes因子的活性来调节T细胞的数量,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在不同组织中的活性。

这篇论文的作者认为,不同组织内的免疫T细胞之所以存在很大差异,是因为它们需要对付的敌人是不同的。比如结肠内存在大量肠道菌群,如果T细胞不分青红皂白一阵乱杀,很有可能殃及无辜,所以驻扎在这里的T细胞必须和位于其他组织内的T细胞不一样。

这篇论文非常重要,为今后科学家研制出组织特异性免疫疗法提供了基础。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想办法让新冠疫苗只作用于鼻腔和呼吸道,就能极大地降低疫苗的副作用,让更多的人不再为疫苗的安全性担心。 疫苗

上一篇: 燃油车大崩盘
下一篇: 足球1比0胜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