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上班的日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咖啡椰子猫

假装上班的日子0清早,送完孩子后,我像往常一样,涂好粉底和口红,又冲老妈大声喊道:“我去上班了!”我拿起小挎包和车钥匙,扭头重重地关上了家门。但是,出门后,我走的并不是平常去公司的那条路,而是直接去了图书馆。

半年前,接到公司通知,我所在的部门被撤销,拿了一笔赔偿金后,我成了一名无业游民,而且还是35岁以上的“大龄”失业者。想到求职前景,我的心里一片黯淡。

起初,我并没有过多的情绪波动,第一反应竟然是,以后有大把时间发展兴趣爱好了。然而我只敢把失业的事情与先生分享,却不知该以何种方式告知父母。在他们看来,辛苦培养的大学生,应该努力工作、回馈社会,而不是做无所事事的“家里蹲”。为了防止父母絮叨和催促,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假装上班。

多亏平时“低消费、高储蓄”的好习惯,目前家庭存款的利息能覆盖掉大部分生活开支,这也让我能从容不迫地执行“先休息,再上班”的计划。我终于不用“摸鱼”偷看股票账户了,但正大光明地看指数起伏,这件事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一个人在体育中心跑步健身,看阳光把影子拉得时短时长,我仿佛浑身散发着“被抛弃”的可怜气息。我也会去街边公园里呆坐,没找到一大群要喂食的白鸽,倒是有不少老人带着孩子遛弯,好奇地跑来问我:“年纪轻轻的,怎么没去上班?”

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地奔赴目标,我就像只逆行的时钟,做着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要是累了,我就走进附近的咖啡店,挑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地打开一本书,一直读到手脚发麻。

以前上班时,老是幻想可以没人打扰地看小说,可一旦变成现实,我却常常瞪着书页,一个字都不能飘进大脑,心里不停地盘算着男女主人公到底靠什么谋生。

在店里待久了,服务员就会投来关切的目光,殷切地询问是否需要点单。我只好点上一杯咖啡,仔细一算,成本远超原来的上班生活。

有个同样失业的朋友经验丰富,建议我去图书馆,那里不仅有免费的图书和饮用水,而且大家都在埋头做自己的事情,看书、做笔记或使用电脑,失业者很容易隐藏于人群之中,不会与周围松散安逸的气氛格格不入。

于是,图书馆就成了我的临时办公室,一周三天,就像学生一样准时打卡。但是,在确定厌恶这种百无聊赖的生活后,在对利息是否能保障未来生活的担忧中,我开始心慌、失眠,对镜自照的时候甚至拔掉了好几根白头发。万般无奈下,我决定提前结束休整时间,赶紧寻觅新工作。

我认真制作了简历,用加粗的字体反复强调了工作阅历,也努力美化了个人特长。我一边向朋友打听空缺职位,一边在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最开心的是能去面试,最忧愁的是简历“已读不回”。

据说,失业最怕的就是与社会脱节,“哪里都不被需要”的迷惘和孤独如影随形,甚至会放大本身的焦虑。在没找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也为了摆脱负面情绪,我尝试了“咖啡师”兼职。“有事可做”让我不再过度关注失业,然而每次咖啡“拉花”失败时,我都会默默许愿,赶紧找到一份全职稳定的工作。 失业上班

上一篇: 声音(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