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专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贺仕

如何保持专注0高僧打坐时,即使头上有几只苍蝇在乱飞、门前马儿嘶鸣,即使周围发生地震,他们仍会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心求道,而我们工作学习时,隔一段时间就会忍不住玩玩手机,我们是不是可以向高僧取取经呢?

美国历史学家杰米·克莱纳在《漫游的心思》一书中说,僧侣们也不是全都心如止水,“他们抱怨说自己信息过载,终于决定要读书时,发现很快就会感到厌烦,转而去干别的。他们感到挫败的是,自己总想往窗外看,或者不停地看时间(那时太阳是他们的钟表),或者在本该想着上帝时,想着食物与异性”。

中世纪的教士们严格监督自己的思想活动,查找让他们分神的源头。一位教士用两个桶跟踪自己的想法。每当有一个高尚的想法,就往一只桶里放一个石子,每当有邪恶的想法,就往另一个桶里放一个石子,他晚上是否可以吃饭,就取决于哪个桶里的石子更多。几百年来,出现了很多关于专心的比喻:深海中的游鱼,操纵船只穿过风暴的舵手,精益求精的陶匠,孵蛋的母鸡。

僧侣们认为,分心、走神是难免的,头脑的本性就是会跳跃,在祈祷和歌唱时会想着别的,在读书时,头脑会飞到未来的计划或过去的遗憾。我们即使在娱乐时都无法专心,更不用说在干正事的时候了。

书籍刚出现时,作为一种媒介,既能净化人的内心,也会让人走神。跟原来的卷轴相比,书籍形式的抄本有页码、界面很美、样子像枕头,这些特征导致它们会让僧人的念头离开书的内容。他们的对策是慢慢读,一边读一边在书页边上做笔记,这样有助于保持警觉,但有时读者写下的东西跟文本的内容无关,比如一本拉丁语语法书上,有一条笔记写的是“严重的宿醉”。

僧人们相互鼓励保持专注的一个方法是分享极端专注的故事。比如修行者西蒙,在一个3米高的柱子上静坐修行了36年,即使腿受伤了也没有分神。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僧人因为专注而出名,但他听说附近镇上还有一个专心技巧更强的店主,他去拜访那位店主时发现,镇上的人不停地在唱下流的小调。这位僧人问那位店主,有人在唱下流的歌曲,他何以仍能保持专注。他问:“什么歌曲?”他太忙于专心了,根本没注意到有人唱歌。

大脑喜欢色彩、暴力、声音、动作,对此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在阅读或思考时,在头脑中把观念变成一系列奇异的动画,或者在头脑里想象一个结构,比如用一棵树代表一个主题(如自然法),它有8个树枝,每个树枝上又有8个果子,一共64个果子,代表64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孩子或者同事发呆时,最好不要打扰他们,不然他们脑子中的结构就散了。 专注

上一篇: AI与仿真人
下一篇: 健康(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