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婚礼策划师的2022
作者:安妮我的朋友小田在一所知名的网红民政局工作,以前若想在那里选某些特定的日子登记,新人需要提前15天在早上放号时抢预约号。2020年以来,办理结婚、补办结婚证业务的人明显减少,离婚的人数却持续走高。“前几天好多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每天办离婚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有人明显身体状况不好,但也要坚持来把婚离了。”
我跟黄冠聊起小田说的现象,她若有所思:“我的工作是让婚姻有一个梦幻的开始。退一万步讲句不吉利的话,如果两个人的故事BE(Bad Ending)了,回忆起来总不会太遗憾。”
2022年是黄冠在三亚做婚礼策划师的第七年。2015年大学毕业后,带着内陆人对大海的向往,黄冠来到三亚,在海天见证下,送无数新人步入了婚姻殿堂。三亚是国内目的地婚礼的热门举办城市,特别是疫情期间,梦想海岛婚礼或旅行婚礼的情侣将这里作为他们的首选目的地。黄冠做过统计,到三亚办婚礼的客人大多来自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有留学背景,追求富有浪漫气息的西式婚礼。本地人在他们的客户中占比不到1%,受本地传统婚俗影响,他们更愿意在祠堂结婚,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流水席。
目的地婚礼是近年在国内兴起的概念,新人邀请宾客共赴理想之地,参与自己的人生大事,共享独特的旅行体验。这种婚礼形式意味着亲属和宾客的大量流动。2022年,黄冠口中“从业以来最难的一年”里,她陪伴新人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跋山涉水地办成一场完美的婚礼。
2021年夏天,曾经铁了心不把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的黄冠也在三亚举办了自己的婚礼。她以前觉得婚礼甚至婚姻都没那么重要,两个人在一起就好。“现在我不这么想了。疫情这几年,我们没什么能抓得住的东西,唯一能努力去抓的就是小确幸,让自己在生活中过得少一些遗憾。所以新人有强烈的愿望要办婚礼,哪怕是一场很小型的,也要去给爱人制造惊喜,去跟重要的人见面。”
以下是黄冠的讲述。特殊时期的婚礼
2022年8月2~3日,连续两个晚上,我们常驻三亚分公司的13个同事连夜开会,讨论5~6日两天3场婚礼的安排。当时团队已经全部搬到了海棠湾,住在新人酒店旁边的便宜民宿。8月那波疫情太猛了,而且令人措手不及。头天晚上每个人都在打电话,联系长期合作的搭建工人、摄影师、花艺师等“战友”,大家从家里、宿舍搬出来,把自己安顿好,因为小区随时会被封。
那几天全市都很紧张,酒店接连被封控,还在“决赛圈”的酒店基本都不敢冒险。“还想办吗?”“真的想办。”新人的眼睛里是有光的。我理解他们。由于疫情,去年的多数新人都经历过改期,有的还改了好几次。婚期临近,新人大多会提前来三亚,以防出发地有疫情,出不来。以前有客人咨询我,筹备婚期多长时间合适?我都会说6到8个月。如果人在国外,就8到12个月。实在困难,至少也要留3到6个月。疫情后我的答案变了,只要想办就不要顾虑太多,因为你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三亚8月疫情起来的时候,5~6号的婚礼改期已经来不及了,新人就在当地进退维谷。改期涉及酒店、机票,还要逐一通知宾客。上半年改期多次的新人在8月到达了情绪临界点:眼前的一切太过波折,婚礼不顺利,是不是预示着婚姻也将不平坦?幸福和美好的寓意被一点点消磨,如果彻底取消,未来的生活似乎就注定有了一个糟糕的起点。
事实上,自2020年疫情以来,我们的工作饱和度并没有发生变化。一般周末两天各有两三场婚礼,平日赶上黄历上的好日子,新人和宾客会专门休年假过来。即便是2022年,除非明确出了封控的通知,其他时候婚礼都是应办尽办。
最终举办了2场婚礼,临时取消的那场是前一天晚上才告知我们的。那对新人的宾客有一大半滞留在机场,有的在三亚机场,直接被拉去集中隔离,剩下的在出发地机场,飞三亚的航班取消。新人没办成婚礼,还隔离在酒店一个多月,9月才离开。但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心态很稳,没有崩溃,新娘还安慰我:“已经这样了,哭也没有用,以后回忆起来,这也是我和他共同经历过很难忘的时光。”
一个周末忙完,3场婚礼的20多个工作人员全部在海棠湾就地隔离,整整45天。其实我们2月份也被隔离过一次。那回的婚礼是2月28日,27号我们去现场时已经有几家酒店被封了,最近的距离新人的酒店三四公里。当时大家是很担心的,怕封控,也怕感染。主持人问我:“这场婚礼我明天还来吗?”我瞬间就生气了:“你就不应该问这种问题。我反正是要去的,有人不去,他们的婚就结不成。”后来我觉得这样说不太好,又回头找主持人,请他再考虑权衡。三亚的婚礼主持人日程安排都很满,疫情期间,保一场意味着要让后续其他婚礼担风险。最后那场婚礼还是全员整齐参与了,不过我还是有些后怕。我们的每一场婚礼都尽可能地加强防护,生怕有谁感染了传染给新人,为此,同事甚至考虑过采购防护服,让大家穿着去现场。
前不久我们做了一次年终盘点,我手上改期最多的新人改了6次。他们来自上海,早就定好了5月21日办。5月上海还没解封,延到8月,赶上了三亚疫情,后来又改了几次,都没成行,目前是无限延期的状态。新娘跟我说,婚礼是肯定要办的,但要更慎重,宾客来自五湖四海,还是要定个更准确的日子,让他们更从容,不必跟着焦虑。另外,疫情期间的婚礼还有个特征,我们开玩笑叫“消失的宾客”。比如原计划60个人的婚礼,最终实际到场30人,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说真的,我认为2022年的每一次婚礼都很难得、很珍贵。有不少客人会说:“我真的很想拥有海岛婚礼,但我也真的没什么预算了,你们不要看不起我。”我打心底觉得能在特殊时期办婚礼的新人都是“有钱人”,他们有无价的感情和可以战胜一切的决心。你知道吗,防疫很严的时候,有新娘的爸爸为了参加婚礼提前来三亚隔离,回家后又要再隔离。还有些年纪大、腿脚不方便的长辈也是这样。三亚的隔离酒店其实没有大城市条件那么好,但不光是父母至亲,很多宾客也愿意做这样的付出。这不是目的地婚礼才有的情况,年轻人离开家乡出去工作,然后定居,要办婚礼必然会牵扯到一定程度的流动。每次我站在婚礼现场,看到一群人为了见证新人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真的很感动。这大概就是仪式带来的隆重感。
2021年8月,筹备别人婚礼的同时,我见缝插针,举办了自己的婚礼。
婚礼团队是我的同事,把人生大事交给他们我很放心。在三亚婚礼从业圈,蛮多人会把婚礼留在这座城市。我们以前都曾赌咒发誓,绝不在三亚结婚,不能把自己的婚礼弄得跟加班一样。但是从业时间长了,大家都对三亚产生了感情。于是,我们就选一个没那么火爆的酒店,订一个没那么旺的日子,办自己的婚礼。
曾经我觉得,好日子都奉献给客人了。婚礼对客人来说是很美的,但对从业者而言,是复杂严谨的工作,有无数既定流程。可是好矛盾,在帮别人筹备的过程中,我也会怦然心动,在婚礼现场,情感总会被调动起来。特别是有些新娘选择的“携父式”入场,爸爸领着女儿走出来,场面就是很感人。还有晚宴环节,宾客送上祝福,大家喝喝酒、聊聊天、玩玩游戏,那种轻松浪漫的气氛总让我产生向往,感觉还是得来一场属于自己的三亚婚礼。
我老公是东北人,我们在三亚认识、谈恋爱,也定居了。要在三亚办婚礼是他提出的,这个想法令我感到非常惊讶。我们俩很奇怪,我比较偏理性,而他是那个很有婚礼梦想的人。决定办之后,我首先强调的就是要控制预算。但他突然“霸总”上身,表示钱不是问题,一定要办得特别好。
我现在是公司负责人之一,团队的人都知道,我在预算方面向来是能省则省。我们设计师了解我,他故意反着来,蛊惑我老公能花则花,最后我自己竟然办了一场相对豪华的婚礼。都怪我老公,他什么都想要。哼,过分的男人!不过他真的好有婚礼梦想,是我接触过的新郎里格外夸张的。他给自己安排了一系列花活,还整了个才艺秀,拉着他同事一起唱歌跳舞。
男生和女生有婚礼梦想的比例大概是3∶7,尤其是这几年,男生在前期筹备时提想法的频率比以前高得多。男生操办起婚礼,在搞浪漫方面完全不输女孩子。我碰见过要直升机出场的新郎、要跟伴郎一起开摩托艇登场的新郎,还有人晚宴要请个乐队,自己当主唱给老婆开演唱会……很多新郎都有各种各样的小情结,他们也有对完美婚礼的想象。
我老公为我们的婚礼设计了一堆惊喜环节,遗憾的是,我全都发现了,可以说是精准预知了每一件即将发生的事。比如,新娘出场是有固定站位的,婚礼执行小姑娘带我站,我一下子就发现老公穿着玩偶服躲在对面的草丛里。他瞬间就穿帮了,躲都躲不掉。我把头歪到另一边,假装没看见他,同事还装模作样地过来跟我聊天打岔。还比如晚宴的时候,他说他请了一个快闪玩偶熊来表演跳舞,但其实是他假扮的。我跟他谈了7年恋爱,刚开始跳我就知道里面是他,连他亲妈都没看出来。我说:“妈,那个玩偶熊就是他。”我婆婆还说:“不可能,他怎么会跳舞?”结果头套摘下来,他满头大汗地站在那里笑。
做这行就是这样,很难被惊喜了,我们见过太多惊喜环节的设计。但婚礼当天,他跳完舞,满怀期待地看着我,我还是做了惊讶的表情。我想我们的新人可能也是这样,一些反应是刻意做给对方看的。在一起那么多年,怎么可能不了解彼此呢?这是真正的善意谎言,生活终将归于平淡,可是婚礼那天被幸福包裹的感觉是真的,两个人之间的爱意是真的。虽然婚礼中的很多部分都像在演戏,但戏假情真,你的心会变得非常柔软。第三只红箱子
2022年12月24日我做了一场婚礼。新人原定的婚期是9月24日,黄道吉日。可是因为8月三亚那轮紧张的封控他们不敢来了,只好延期。他俩都在北京做电商,10月要备战“双11”,11月办婚礼又太赶,就索性改期到了12月。24号是平安夜嘛,可能你会觉得这个日子很热门,但其实2022年平安夜在皇历上是不宜结婚的。他们没多想,决定不考虑吉日了,就定那天。后来我才知道,前一年的平安夜,男生是在三亚向女生求婚的。新娘跟我说:“求婚一周年办婚礼也很棒。只要是我们自己选的日子,就都是好日子。”
婚礼前,他们提前来到三亚。女生刚刚“阳康转阴”,男生的症状还在最后“扫尾”,他俩基本是拖着病体在做最后的筹备。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新闻,最近三亚真是“小阳人”的聚集地,早上坐在酒店的早餐厅,周围此起彼伏都是咳嗽声。婚期距离防疫政策放宽的时间点很近,宾客人数会减少,我们和新人都有心理准备。那场婚礼起初计划邀请的宾客是50多位,后来缩减到40多,最后实际到场是29人。包括一位强打精神的伴娘在内,好几个宾客都是“阳”着坐在现场的。
23号一整天都是阴冷天气。在三亚,天气预报是失灵的,突然一场大雨降下来,APP上显示的还是大太阳。12月风天比较多,当天情况怎么样,或者说婚礼仪式举办的时间天气如何,都是要赌的。很多新娘化着妆、走着流程,依然会焦虑到每隔几分钟就刷新一下天气软件。她也知道没有用,但就是焦虑,害怕不完美。不过,我们这对新人似乎完全没有这样的焦虑,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豁达,是真的“能办成就是胜利”,像一场长跑即将抵达终点。
婚礼前一天,我们去海棠湾帮新人彩排。清点物品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她房间里有三个红箱子。一般来说,中式仪式的新人会准备两个箱子,一个放礼服,另一个放婚品。怎么还有一个?打开箱盖,在场的同事都惊呆了,里面是一箱抗疫物资:抗原盒、N95口罩,还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大家都在婚礼现场收到过喜糖、伴手礼,但你见过有人发药的吗?这些物资是给宾客准备的,我们也有份。实际上当时三亚买不到N95,我们同事即便还没有感染过,都戴着普通医用口罩。新娘很贴心地给我们发口罩、测抗原,还解释说,宾客从各地来,怕有人传染给我们。
可能是新娘的善良感动了上天,婚礼当天一直都很晴朗,风也不大,他们在酒店草坪上举办了海边婚礼。我做这行很多年了,在现场很少落泪,满脑子都是流程和步骤细节。2022这一年,我几乎是把过去几年的眼泪都还给新人们了。我经常想,如果我是2022年的新人,恐怕没有勇气去完成一场婚礼。那天的晚宴上,新人感谢了每个人为这场婚礼的付出以及为他们冒的风险。宾客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有乐队,有无人机表演。晚风很温柔,不像冬天。真是场令人难忘的婚礼。 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