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TX爆雷:当加密货币走进人性战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作者 | 薛永玮
这是故事的A面:一个出生于1992年、留着爆炸头、在公司里睡睡袋的勤勉创业者,打下了一款估值320亿美元、有500万以上用户量的产品。故事的主人公叫Sam Bankman-Fried(下称SBF)。SBF出生在美国加州,父母任教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2014年从麻省理工物理学专业毕业后,SBF拿到量化交易巨头简街资本的高薪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华尔街交易员。这份职业经历,让他发现了可以利用比特币在各国的价差进行套利,比如,可以在美国购买比特币,然后在日本以高出30%的价格出售。
2017年,SBF离开简街资本,在加州伯克利的一间出租屋里,创办了加密货币对冲基金Alameda Research。这家机构践行了他的赚钱思路,在2019年1月的高峰期,他每天交易的比特币价值高达2500万美元。但彼时美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很严格,SBF将Alameda搬到了当时加密货币政策较为宽松的中国香港。在一个WeWork办公室,他又和团队创办了加密货币交易所FTX(其全称Futures Exchange,即期货交易所)。
自此,一个加密帝国商业版图也浮出水面:一家全球第二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FTX;一家SBF持股90%的对冲基金Alameda Research。对冲基金好理解,主要是指一种又卖又买的投机基金,可以机构进行贷款,并拿着这些借来的资金进行风险投资。他们会匹配好买家和卖家,并给投资者带来预期的回报。而加密货币交易所就略显复杂,不同于现实世界中的只作为“交易所”的交易所,加密货币交易所除了“交易所”,还可以充当“银行”和“券商”——且不受监管。
不过,严格意义来讲,FTX属于“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这在本质上与加密货币强调的“去中心化”相矛盾。
以加密货币世界最经典的比特币系统来看,一位矿工用算力很强很费电的电脑设备,解答一系列数学难题并获得比特币奖励后成为一个“挖矿”节点,当矿工A要给矿工B转账,两人则需要用一串只有自己知道的“私钥”(类似于密码)对转账信息进行“签名”,数学公式会据此继续运算,等跑出结果并由其他矿工们验证正确后,一笔交易完成。这个分布式记账系统,保障了每一个交易都不被篡改,每一笔资产都只属于个人,有了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特性。
但这样一笔交易的效率是极低的,不但要等待1小时甚至更久,还要消耗巨大的电量,根据英国剑桥大学的分析数据显示,2021年时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已经超过阿根廷、荷兰等多个国家。
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出现,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因为运作时的成本不低而导致交易的手续费不少,且转账流程依然要靠“私钥签名”的形式,总体来看使用体验较为麻烦。而FTX这样的中心化交易所的出现,似乎解决了以上全部的问题——它转账快、手续费更低、金融产品更多、用户体验更接近已有的用户习惯。在FTX上,用户甚至能买特斯拉股票,能对赌预测谁当选美国总统。因此,中心化交易所以一己之力成为加密货币各类应用中的“主流”。
无意踩中红利的SBF,在香港监管变严格后又远赴岛国巴哈马。由于最初开发的FTX并不向美国用户开放,2020年,他又进一步创立了受美国监管的FTX.US,专门为美国用户提供服务。
一切准备就绪,2021年开始,FTX迎来迅猛发展。它在半年多时间里,拿下硅谷顶级风投红杉资本、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养老基金、日本软银等西方主流资金,募集了近20亿美元,估值飙升至320亿美元。它忙于投资各种公司或非流动性资产,并在此前几次加密公司爆雷事件中慷慨解囊,被看作是拯救加密货币行业的“币圈央妈(央行)”。
密集的赞助,让它的名字出现在了NBA、MLB、F1以及电竞等大型体育赛事上,甚至一度跻身政界,成为世界经济论坛的合作伙伴,还建立了向乌克兰提供资金的基础设施。
SBF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30岁以下年轻人之一”,个人资产最高峰时达到了240亿美元。他和篮球巨星库里一起看球,和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小李子莱昂纳多一起吃饭。他登上美国《财富》杂志,被称为“下一个巴菲特”。
SBF的故事在业内不断流传。比如,在和红杉资本的网络会议中,SBF一边谈话一边打着《英雄联盟》拿下了2亿多美元的投资。再比如,在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期间,SBF花费4000万美元成为民主党的第二大捐款人。直至2022年9月,红杉资本也还在发文章称赞SBF“一生都在精心计算如何最大化地奉献他人”。一个串联起华盛顿和华尔街的“币圈神童”形象被塑造完毕。
但不论是对于行业的看好,还是对产品的喜好,还是对于SBF其人的信任,FTX的上百万用户大概很难想到,接下来一切将彻底崩盘。崩溃的缘由
这是故事的B面:亿万富翁在遥远的巴哈马被捕,被控证券欺诈等八项罪名。他平日里穿戴低调,只开着一辆普通丰田汽车,实际上却在巴哈马拥有价值3000万美元的豪宅。在加密寒冬中崛起的新秀FTX,最终在2022年的冬天击溃行业。
一切源于一份被曝光的资产负债表。2022年11月2日,比特币新闻资源网CoinDesk曝光的Alameda的资产负债表显得很不健康:里面的大部分资产都是FTT,这是FTX自己发的加密代币,本质上讲是一个“没有价值”的“空气币”。这类加密代币和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不同,它不通用也不稳定,一旦贬值就相当于资产清零,不算真实资产。
这也意味着,Alameda资产流动性极差,也就是说,一旦用户提现,它将很难进行现金偿还。加上之前就有行业观察人士质疑过FTX可能存在的资金挪用问题,Alameda和FTX的客户们都恐慌了起来。其中就包括全球第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Binance的创始人赵长鹏。11月6日,赵长鹏发推特表示,清算账面上所有剩余的FTT。
从11月6日到11月11日的6天时间内,FTX和Alameda的态度从坚定表示“资产很健康”,到180度大转弯,请求最大竞争对手Binance收购。然而,一天时间内,本被答应的收购计划也被宣布放弃,FTX的资产问题成为板上钉钉的劣迹。8日晚,FTX开始禁止提现,11日当天,宣布破产。
超100万人蒙受损失;超130家FTX旗下的相关公司一同破产;至少上百家FTX的投资机构在此次崩盘事件中受到打击;Crypto、OKX和Derebit等知名交易所为应对危机,纷纷公布准备金证据;一些小交易所如澳洲Digital Surge开始排队破产;一些在FTX有投入的资产管理公司,如来自中国台湾的Steaker,宣布暂停提领。
FTX核心人员全部来自SBF的大学室友、前同事甚至绯闻女友,福布斯杂志写道,“10个孩子在巴哈马进行着他们的隐蔽操作”。FTX新任CEO还向破产法院披露,FTX挪用公款给员工买房,内部重大决策用阅后即焚软件沟通,一些雇员甚至无法确认身份,“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从未见过如此失败的公司控制”。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声明,从2019年到2022年,Alameda前CEO Caroline Ellison在SBF的指导下,一步步操纵FTX代币FTT的价格,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来支撑起价格。此后Alameda利用FTT作为抵押品向FTX贷款,并贷出了大量FTX的客户资产。这一结果导致Alameda的资产负债表价值被大幅扩大,从而误导了投资者对FTX的风险评估。而FTX的客户资金,则被用于Alameda的交易活动、向FTX高管提供贷款以及为个人房地产购买提供资金。
相当于,某人自己发了一堆空气代币,并用这个作为抵押品向银行借钱,银行把里面储户真实的资产借给他——这在现实世界中根本不会发生。
但一个问题也出现了,为什么在加密货币世界里,这种情况就出现了?前面提到,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的一个关键点在于“私钥”,有这个东西,一个用户的资产就谁也动不了。但在FTX,私钥掌握在FTX手里。
硬件钱包Keystone创始人刘力心说,在FTX的钱包架构中,它会对用户资金进行分离和归集,一年中所有的资产可能有一部分是在热钱包(私钥存在线上环境),有一部分是在冷钱包(私钥存在线下设备),但不论冷热钱包,用户所有私钥都是FTX保管,这虽然使得用户可以更快更方便操作转账,但也意味着,一个用户资产和别人的资产一起汇集在FTX的资金池,看不到哪一笔是自己的,虽然通过区块链浏览器能看到来自FTX的一些钱包地址进出资金的记录,但并不知道自己的资金在不在其中,“相当于把钱放进了一个黑箱”。
如果说加密货币的诞生曾是为了打破现有金融体系,那么现在,加密货币正在加速复制现有金融世界的一系列游戏规则,包括那部分可以“作恶”的游戏规则。事实上,FTX此次通过把FTT的市值做大,再以此作为抵押物向关联机构Alameda借贷,就和当年中国股票市场的德隆系采用了类似的手法。“这个一点都不新鲜了。”BODL Ventures 合伙人、前链闻总编辑刘锋在一期播客节目中说道。
来自中国深圳的加密货币玩家张星(化名),在这次的FTX崩盘中损失了230万元人民币。他此前在一家区块链公司工作,从2017年进行加密货币交易开始,这是损失最大的一次。但在11月6日到11月9日那4天时间里,不论微信群里的群友们怎么不看好FTX,张星的态度都很明确——“相信FTX没事”。他甚至穿上FTX送给自己的卫衣,发推特表示“共渡难关”,并继续加仓FTT。
“相信”二字,也是本刊记者采访所有没及时提币的FTX用户的共同理由。在本刊记者获取的一份FTX社群合伙人Benson与受害者的谈话录音中,Benson表示,和很多用户一样,他也有很多资产在上面,“当FTX破产的那一天,我是非常震惊的,我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因为在前几天,我真诚地问所有FTX员工,FTX到底有没有问题?但没有人说FTX会出事,他们也都很相信公司。所以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我真的很难以置信,想说我是不是进入了一个很奇怪的平行时空”。
“这其实也不是信任吧,就是一种贪婪。”上海一家区块链投资机构的一位投资经理说道,加密货币现在处于一个天平之上,左边是监管和自律,右边是人性的贪婪,“现在天平的左边一定在增加,右边的高波动在降低,但任何一边不会完全消失,如果这些东西完全都没有了的话,加密货币就失去了行业高波动的特点,变成和传统资产一样的东西了。”
区块链公司Moonbeam创始人Derek Yoo说道,中心化交易平台提供用户进入各个区块链服务的入口,但平台本身并不构建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体系之上,“如果说FTX或其他的中心化加密公司的失败向我们暴露了什么,那就是人为主观的决断总是需要风险管理,这需要非常谨慎的管理”。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运作模式研究多年,对于如何管理,他认为“第一还要完善法律,第二是执法要严厉”。在国内,2017年9月4日央行牵头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国内禁止了一切提供加密货币和法币的兑换。中国内地加密货币交易所,也是从那天开始,成为违法的商业活动。“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中国对加密货币交易所基本上就是绝对禁止的政策。”邓建鹏说道。但事实上,国内依然存在通过各种途径从事加密货币交易的用户,CoinGecko统计数据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用户占30%左右。
“从多个角度来看,这种绝对性的政策可以再反思,不是说把眼睛捂起来,没有了,就不管了。”邓建鹏说,“当下就开交易所是不现实的,很多前置条件都尚不具备,但可以面向海外交易所的风险发出呼吁,或者是提一些要求,比如让他们在提供交易服务的时候要做用户识别,如果因为它们没有严格的反洗钱措施,造成中国公民利用了交易所的漏洞,那就可以对海外交易所采取强制措施或罚款等。”
除此之外,目前,交易所还可以继续探索团队合规建设。外部监管与内部合规团队建设,或许是解决“去中心化、安全性、效率的不可能三角”的唯一办法。
FTX倒下后,加密货币的“信徒”们开始重新审视“贪婪”。损失了230万元的张星,在低落了两周后突然发现,一直以来其实都是“价格决定信仰”——比特币行情好的时候信仰就回来了,行情跌落的时候信仰就破灭了。他现在还留着以前FTX逢年过节寄送给他的东西,一顶帽子、一个卫衣、一件T恤、一份礼盒,上面都印着FTX的Logo。“现在穿这个东西出去会被打,挂在衣柜里,永远给自己提个醒吧!” 加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