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位一体的伊西斯
作者:张宇凌在塞浦路斯的瑙克拉提斯(Naucratis)阿芙洛狄忒神庙,发掘出一尊优雅而神秘的女性哺乳像。按照时间点——公元前6世纪,以及这个形象一眼看去的形态,应该来自埃及传说中的伊西斯(Isis)女神哺乳儿子荷鲁斯(Horus)。
伊西斯是古埃及时代最国际化的神祇之一。她是母性和妻性的代表,也是大自然的守护神。她的生殖力跟尼罗河的枯荣涨落深深关联。她的孩子荷鲁斯被描绘为鹰头人身,专门守护法老。伊西斯可谓是通过各类变体,在西方艺术史存留时间最长的女神。在这个女性哺乳像里,女人正面端坐,婴儿裸身位于左怀,她穿着典型的塞浦路斯地方服饰,说明是当地工匠塑造的。
但是在这尊塑像上的供养人题词里,却直接把她称为“阿芙洛狄忒”,供养词中写道:“……把这个形象献给阿芙洛狄忒,她也召集友人和亲属在庙中聚餐。”阿芙洛狄忒是大家熟知的古希腊的女神,主要掌管爱、美以及水手商旅。她一向是丰满秀丽、极富裸露的性感形象,在这里却变成衣着严谨、端庄不苟的母亲。
两个形象奇特地合为一体。阿芙洛狄忒着衣哺乳的形象,从未在希腊本土以及其他文化中出现过。而在瑙克拉提斯这个海域,确实崇拜她,并认之为水手和贸易的保护神。因为来自塞浦路斯,也就是阿芙洛狄忒出生地的水手们,携带了很多阿芙洛狄忒的像于此地,而当地人也欣然接受了这个新的美丽女神。
亚历山大时期希腊化的世界里,瑙克拉提斯是重要殖民地,希腊商人聚集,他们带来了古代希腊亚历山大时期的各种文化,人们按照希腊和埃及两种传统仪式来祭拜。在瑙克拉提斯的遗址中,很多陶器和石像被发掘出来,包括裸体女人、小荷鲁斯的生殖器,这些生殖崇拜意义上的形象制品,身体的造型格外丰满立体,希腊风明显。当地埃及女性也跟希腊航海者开始通婚。他们同时也把埃及的观念带回希腊世界,特别是死后世界的营造和关于神的信仰。航海的生意人,不管其商品是什么,都是古代的“文化中间商”。埃及和希腊文化之间的海路上,留下了无数这样跨越时空的图像融合的证据,也昭示着两个文化明显的此消彼长的态势。
当一个新的形象进入信仰系统的时候,它的“信誉度”总是偏低,而提高其信誉度的可能性,就是借助已经有的形象来附体。公元前1世纪,基督教诞生。在当年的罗马帝国,宗教林立,其中很强势的就是伊西斯崇拜,成为一种密教。在基督教处于地下状态的时候,圣母是几乎不出现的,家庭教会有地下礼拜堂,其壁画上也只有类似“好牧人”和一些《旧约》里的图像。公元1世纪,《新约》出现,圣母才被正式认可。而她其实是基督教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母性。耶稣基督是她生的,所以具有人性,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可以死亡,而且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有一个母亲,这些特性使信徒们感到深切的个体关联和震撼,信仰由此而生。
但在竞争激烈的信仰图像斗兽场上,刚开始出场的这个孱弱女性形象,必须有所加持,目光被投向了地位最高的伊西斯。其实罗马帝国的伊西斯有各种不同造型,比如浑身都是乳房的,她的头上也必须有王冠。但由于圣母身份的特殊,她是无玷受孕的,纯洁和母性,使其很难直接套用任何现有的伊西斯模式,无法参照任何跟生殖力、权力或者身体相关的造型。最佳的方式,就是这个哺乳的母亲。于是可能谁也无法想到,圣母圣子的造型,最早其实更和塞浦路斯海域的公元前的伊西斯哺乳相似,而不是罗马帝国时代的任何造型,因此,这尊小小的哺乳供养像,也是如今已知的最早的圣母圣子参照原型。所以三个人类文明中最著名的女神,伊西斯、阿芙洛狄忒和圣母玛利亚,就这样在这个小小的供养像中合为一体。
比较文化学有个基本理论,当地的固有文化自信强大的时候,会直接加入其他文化的符号,而它相对处于早期或者晚期的时候,这个过程会变得漫长,会产生很多因为忧虑和犹豫,而小心谨慎的形象酝酿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一种有趣的艺术史生态,譬如伊西斯在瑙克拉提斯被指认为阿芙洛狄忒,而罗马帝国的圣母玛利亚又反追回这个当时的伊西斯造型。人们费尽心思地去追寻所有融合的安全方式,不愿意失去任何一个指标,反而因此而产生了不朽。 伊西斯古埃及图坦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