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步机
作者:孙若茜很多作家都有散步或跑步的习惯。村上春树刚刚成为职业小说家那会儿,因为开始了从早到晚的伏案写作,体力下降,体重增加。又因为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一天会不知不觉抽60支烟,手指都被熏成黄色。他意识到:“打算作为小说家度过今后漫长的人生,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可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跑步。后来,他出了散文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于是,我们都知道,跑步并不仅仅是作家维持健康的方式。
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曾经在日记里说自己“不是为了在劳累的写作中暂时休息一下,而是因为跑步已经成为写作的一部分”,“跑步好像让我的意识变得宽广,让我能够用类似电影或梦境的方式来想象自己写的东西”。梭罗乐于散步而非跑步,但他的话或许可以用来总结作家们的共同经验:“每当我开始散步的时候,思潮便随之涌来。”散步或跑步会使头脑活跃,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不过,作家们都在哪儿跑步或是散步呢?村上最初绕着家附近日本大学理工学部操场的400米跑道。奥茨“穿过果园,穿过玉米地,沿着农田小道和悬崖奔跑”。梭罗,不用说你也知道,在瓦尔登湖的湖畔林间。有作家赞美跑步机或者走步机吗?还没见过。
难道我们比作家更爱跑步机或者走步机吗?未必。但我们同样需要让自己保持头脑活跃,至少也要维持身体健康。尤其当我们没有果园、玉米地、田间小道、湖畔林间可以奔跑,甚至不能下楼活动活动的时候,可以帮我们原地运动的机器就变得非常必要。
为什么不是划船机、椭圆仪、跑步机,而是走步机呢?就拿看起来最接近的跑步机和走步机来说吧,它们之间的不同是什么?功率、速度、体积……不,这都不是重点,区别并不在于两种机器的构造,而是走路的人和正在跑步的人通常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简单点儿说,是依然可以侃侃而谈还是气喘吁吁。
侃侃而谈代表着可以完成一场不带视频画面的电话会议,气喘吁吁则意味需要腾挪出一段专属的运动时间。对很多人来说,时间永远是最奢侈的。据说,走步机就是在这样的初衷下被创造出来的——国内的几位科研人员,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感到以往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被消耗殆尽,需要把自己从静止不动的可怕状态中解救出来。只不过,他们的办法不是停止工作。
因此,走步机的忠实伴侣是在它之上摆放的升降桌——网上很多博主乐于展示行走中不被打扰的工作:气息平稳地交谈、流畅地敲击键盘、读书,等等。据说,在走步机上,需要频繁使用鼠标的工作多少有点儿困难。 走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