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22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两个月前,老吴所在的小区翻修地下停车场,小区的车都停到了地上。停车场停用的当天晚上,小区地面挤满了车,等老吴回家时,留给他的空地已经不多了。老吴小区里转一圈,好容易找到个地方,结果倒车时不小心撞到了路边花坛,想要调整位置时,车头又撞上了路灯杆。老吴本以为问题不大,下车一看才发现,前后保险杠和一个尾灯都破了。
第二天上午,老吴有急事,先开车去办事,办完事才想起要给车辆出险。这时老吴才意识到,早上急着出门办事,事故现场照片都没来得及拍。老吴是个老司机,开车一直特别小心,车已跑了20多万公里,从来没出过任何事故,也没和保险公司打过交道。他给保险公司打电话说明情况,保险公司当天下午就派了定损员到现场查验情况。
定损员小张看了老吴指认的现场,又仔细查看了车损情况。小张告诉老吴,车损痕迹与现场情况不吻合,恐怕很难出险,当时确定是在这里出的事故吗?老吴说,就是在这里。说完,还给小张比画他昨晚是怎么倒车停车撞到了花坛和路灯杆。小张说,根据他的经验,这种情况很难出险。随后又给老吴私下出主意:“建议你先撤案,过一个月再找公司申请出险,到时候别说是倒车造成的事故了,就报一个无现场事故,不然,你这个事情很难理赔。”
本着理赔的目的,老吴听信了小张的话。一个月后,老吴再次联系保险公司,按照小张教自己的那套说辞,报了无现场事故。保险公司很快派出定损员,定损员第二天就出具了定损结果,定了一万多元的理赔金额,并通知老吴带着修车发票到公司报销。
老吴到4S店修了车,花了9000多元。当他拿着发票找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说法又变了。接待老吴的孙经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说,这个案件有问题,他们得调查一下。很快,保险公司委托了第三方调查机构,调查机构重新查看了老吴事故的现场,随后指出:车损痕迹与现场情况确实不吻合,老吴有骗保嫌疑。
老吴有点蒙,他告诉孙经理,当时是定损员小张建议自己先撤案,过段时间再来报无现场事故的,他还有录音呢。孙经理说,这是定损员的个人行为,这样不负责的定损员,他们是要处理的。总之,以既有证据来看,他们无法出险。
随后,老吴到处投诉这家保险公司,投诉的结果没有盼来尽快出险,却等来了派出所的问话,原来,保险公司向派出所报了案,声称老吴“骗保”。老吴去了一趟派出所,倒是民警的一番话让老吴很受用:定损员的建议是职务行为,不是个人行为,可以代表保险公司。再就是,以后出了事故,一定要保护现场,再不济,也要拍照取证,不然很可能哑巴吃黄连,有理也说不出。
(读者 小罗)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