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综合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款款
本来周末跟两个朋友约了读书会,但其中一个深夜发来消息说最近状态不好,心力不足,是每到冬天周期性抑郁的老毛病又犯了,尽管一直在调整却还是感觉能量不够。
伤春悲秋,自古有之。天气变化和身体感知、情绪起伏的确有着千丝万缕又神秘莫测的关系。心理学上也有“冬天综合征”一说,甚至很多犯罪研究也以季节为主要变量,试图找出犯罪率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联。虽然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偶尔相悖,但至少也证实了犯罪行为所具有的“随季节变化”这一特征。在最近的颁奖季热门电影《分手的决心》的开篇,身为韩国史上最年轻警监的男主就感慨道:“最近杀人案有点少啊,是因为天气太好吗?”电影里的背景设定正是秋冬交替之际,本以为阴冷气候能带来更多大案可查的男主却遇上了难得的好天气,于是有了这番带着点幽默又带着点冷血的感叹。虽然只是短短两句台词,但男主的性情从中可窥一斑,并且也为后续他对女主牵涉其中的迷案穷追不舍埋下了伏笔。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暴雨、大雪、南方潮热的夏天和北方寒冷的冬天都是罪案发生不可或缺的背景,不仅能有效烘托氛围,甚至还能极其巧妙地推动情节发展。影史经典《七宗罪》的开场没多久,就是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年轻警察穿着大衣、缩着脖子、端着咖啡站在瓢泼大雨里,而前五个案子也都发生在暴雨之中。刁亦男斩获柏林金熊奖的《白日焰火》也将雪与罪、天气之冷与人心之冷相互交织,谱写了一曲呼呼喘着白气的黑色悲歌,让银幕外的观众也跟着如坠冰窟,倒抽一口凉气。段奕宏荣膺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的《暴雪将至》则更为直白,全片阴雨连绵,凶案频出,蓄力等待一场暴雪后的晴天。网友的影评也颇有趣味,有的借用张宇歌词“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点出情境,有的从经济角度出发称赞“从头下暴雨下到尾这一点就值回票价”。
至于夏日犯罪片也不遑多让。《白日焰火》之后,刁亦男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就把犯罪舞台搬到了湿热的武汉之夏。阿尔帕西诺主演的《热天午后》也是犯罪片经典,改编自真实发生的银行劫案:酷热的盛夏午后,两个傻憨憨的笨贼,一群手忙脚乱的警察,看热闹不嫌事大起哄喝彩的围观群众,电视台的实况转播……就这样,在三伏天的闷热与躁动里,劫案现场摇身一变成了游乐园。《热天午后》的英文片名“Dog Day Afternoon”也很有意思,“Dog Day”指的并非“狗日子”而是三伏天,据说源起于16世纪罗马天文学家的发现:每年最炎热的那段时间,天狼星总与太阳同升共落,而天狼星又称“Dog Star”,于是民间就沿用了“Dog Day”的说法。当然,刚听到这个词时,如果联想到的是热趴在地伸着舌头直喘粗气的狗狗也没错,反而更形象易记。
在美剧《冰血暴》的第二季,有这样一句台词:“你总想着修补好一切,但有时根本没东西破碎。”或许“冬天综合征”也无需急于抵抗,它只是身体发出的一个提醒,提醒你该心无旁骛地休息一下了。正如四季轮回,春耕冬藏,应对良方或许就是任由情绪流动而过,等上一段时间,能量又会自己流回来。或者躺下来,看看这些电影,来个“以毒攻毒”。 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