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元升值掀起的全球风暴
作者:谢九今年美元大幅升值,到底涨了多少呢?
美元指数是衡量美元涨跌幅最直观的指标,如果以美元指数来看,从今年年初到10月初,美元指数从95最高上涨到114,仅仅三个季度就上涨了20%,这是今年美元的大致涨幅。
当然,美元指数并不能完全描绘出美元的全貌和实际涨幅,因为美元指数主要是针对6种主要国际货币计算得来,欧元、日元、英镑、加币、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美元指数的涨跌,主要是和这6种货币构成的货币篮子的对比,而还有更多不在篮子之中的其他货币,很多对美元的跌幅都超过了20%。
即使是在美元指数的货币篮子之中的货币,也因为权重不同,和美元的关系也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在美元指数的货币篮子中,权重最大的是欧元,占比接近六成,日元和英镑超过10%,其余3种货币的占比低于10%。所以美元指数的走势和欧元的关系最为密切,但是从日元和英镑来看,美元兑这两大货币的涨幅都超过了美元指数,今年美元兑日元升值幅度接近30%,对英镑的最大升值幅度也达到了27%。所以,如果以具体的货币来看,美元今年的实际升值幅度比看上去更强势。
美元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多次强势升值的周期,那么,如果放在美元历史上来看,这一轮美元升值,大概处在什么水平呢?
如果以美元指数来看,美元指数历史上曾经有三次超过110大关,第一次是在1985年,美元指数最高达到了164点,这是迄今为止美元指数的最高峰,第二次是在2001年,当时美元指数达到了121点。今年9月底,美元指数突破110点,如果以绝对值来看,这一轮美元升值幅度为史上第三。
由于美元指数只是涵盖了6种货币,而且欧元权重过高,所以,美元指数其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1998年,美联储推出了一个贸易加权指数,将美国的主要贸易货币的货币都包含在内,编制了一个贸易加权美元指数,其中包含了26个贸易伙伴的货币,涵盖了美国90%的贸易额。所以,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贸易加权美元指数,能比美元指数更全面衡量美元的真实走势。
如果以贸易加权美元指数来看,历史上的最高峰出现在2002年3月份,达到了129,因为该指数诞生于1998年,没有上世纪80年代大通胀时期的数据,所以2002年的129就一直是贸易加权美元指数的历史最高值。不过,这一轮美元升值,已经打破了历史纪录,今年9月份,贸易加权美元指数达到了131,成为新的最高历史纪录。
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次美元升值的幅度,已经超越2001年那一轮,和上世纪80年代的世纪大通胀时代比肩。无论以怎样的角度来看,这一轮美元升值,在美国历史上已经足以载入史册。
美元升值的前两座高峰,当时都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很多新兴经济体都陷入剧烈动荡甚至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如果对前两次美元升值对全球带来的冲击有所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这一轮美元升值可能带来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的那一轮美元升值,是历史上美元最强势的一个周期,美元指数创下了164的高峰,迄今难以逾越。当时的美元指数之所以如此强劲,大背景在于美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胀压力。由于中东石油危机的冲击,严重依赖进口的美国油价大幅上涨,快速拉高了美国的通胀指数,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CPI超过了13%。为了对抗通胀,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铁腕加息,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拉升到22%以上。随着美国利率的飙升,美元也快速升值,美元指数创下了164的高峰。
美元的快速升值,重创了当时欣欣向荣的拉美经济。在美元升值之前,由于当时正处大宗商品的牛市时期,加上美元利率还处在低位,很多拉美国家大举借入便宜美元,通过大规模举债发展本国经济,抢乘大宗商品的牛市顺风车。不过,随着美元强势升值,拉美国家的借债成本快速上升,加上美元升值同时还打压了大宗商品价格,这些依靠大宗商品繁荣的拉美国家陷入双重打击之中。
从墨西哥宣布违约开始,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迎来债务风暴,债务违约之后,紧随其后的就是资金外逃、货币贬值、失业率上升等等,最终导致拉美地区的经济持续衰退。
美联储为了解决自身的通胀问题,不惜强势加息,美国自身经济虽然也在短期承受了加息的冲击,美国在1982年的GDP一度萎缩了近2%,但是在度过阵痛之后,强势加息还是让美国经济成功摆脱了通胀,到了1983年,美国的通胀率下降到了3.2%,而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通胀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为美国经济随后十几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其他国家则没有这么幸运,美联储加息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多为其他国家所承受,当时一度繁荣的拉美国家因为这次强势美元纷纷陷入动荡,拉美迎来“失去的十年”,迄今也没有完全走出当年的阴影。
除了80年代那一轮强势周期,美元升值的第二座高峰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直到2001年到达高潮。这段时间美联储其实实施了两轮加息,第一次是在1994年到1995年,由于美国经济出现过热迹象,美联储未雨绸缪,在通胀抬头之前实施了一轮快速加息,在一年时间里连续加息7次,将基准利率从3%提高到6%。
由于这一次降息过快引发经济活动放缓,美联储在1996年开始降息,这一次降息释放出巨大的流动性,引发了互联网泡沫的诞生,从1996年到1999年,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5倍左右。美联储不得不在1999年开始再次加息,这一轮加息从1999年6月到2000年5月,将基准利率从4.75%调整至6.5%,美元指数也在这一轮加息周期后创下了历史上第二个高峰。
美国在90年代的这两次加息,在全球引发了巨大的连锁反应。1994年那一次加息,先是引爆了墨西哥的货币危机,由于美元升值,使得墨西哥维持比索和美元汇率的成本越来越高,最终墨西哥不得不宣布比索一次性贬值15%,由此引发资本外逃、股市大跌等一系列反应。
而对中国人而言,这一次美元加息,更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东南亚国家因为出口导向型模式大获成功,成为当时全球经济最活跃的新兴力量,但是,随着美元升值,这些国家的汇率由于盯住美元,因此不得不随着美元被动升值,对于出口型经济体而言,这就意味着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导致出口导向型的根基出现破灭。索罗斯看准了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无法维持固定汇率,因此大举做空泰铢,资本大鳄的搅局,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混乱。
由于美元历史上两次强势升值都给不同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考虑到这一次美元升值的强度已经足以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历史地位,全球经济如何消化这一次美元的强势周期,自然也是值得格外警惕。
虽然美国经济在全球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但是美元依然还是当之无愧的霸权货币。由于全球贸易以及金融市场大多采用美元计价和结算,美元升值将不可避免对其他国家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正如上世纪70年代美国时任财长康纳利所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这句话在过去几十年已经被屡屡验证,时至今日也没有过时。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美元升值会对新兴经济的增长带来明显的抑制效应,使得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经对美元升值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做出研究,IMF对1970~2014年间63个国家的数据做出总结,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当美元处于升值周期时,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往往会放缓,相比之下,当美元处于贬值周期时,新兴经济体的成长性更好。
IMF认为,当美元处于升值周期,往往是美国经济强劲增长时,从表面上看,美国经济增长会拉动新兴经济体增长,但事实上,美元升值带来的负面效应抑制了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原因在于,美元升值意味着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下跌,对于那些出口型国家,这将抑制本国的需求,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美元升值不仅会导致其他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在相对微观的层面,还会引发更剧烈的冲突。首先是带来通胀压力,因为美元升值意味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将增加很多国家的进口成本,进而提升本国的通胀水平。在当前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很多国家都将通胀视为头号敌人,美元升值,将使得很多国家对抗通胀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美元升值同时还意味着很多国家的货币贬值,而本地贬值将导致资本外逃,进而引发本国股市和楼市动荡。对于一些债务负担比较高的国家,美元大幅升值,还意味着偿债成本升高,部分国家可能会因此陷入债务危机。为了避免这种恶性事件出现,很多国家不得不跟随美国加息的步伐,但是由此又会影响本国经济增长,带来失业率上升,尤其是很多国家的经济现状和美国并不同步,货币政策如果紧跟美国,会给本国经济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随着美元持续升值,很多国家的货币政策已经陷入两难之中,到底要不要继续跟随美国的加息步伐,很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美元这一轮升值,已经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强烈冲击。
在这一轮美元升值的过程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发达经济体的货币贬值幅度普遍大于新兴经济体,而在以前的美元升值周期中,通常是新兴经济体成为最受伤的对象。今年贬值幅度居前的货币,主要是日元、英镑、欧元和韩元等发达国家的货币,而墨西哥比索、土耳其里拉、巴西雷亚尔等新兴经济体货币反而相对强劲。
这一轮美元升值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反差,原因之一在于,新兴经济体由于有过多次受伤的经历,所以对于美元升值有了更多的主动应对措施,早在美联储今年3月份开启加息周期之前,墨西哥、土耳其和巴西等很多国家早就未雨绸缪,早在2021年就开始提前加息应对,所以这些国家的货币相对坚挺,尤其是墨西哥比索,过去一年兑美元反而呈现升值,成为全球最强劲的货币之一。而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那两轮美元加息,墨西哥都是成为第一个出现危机的国家。
和新兴经济体的未雨绸缪相比,大部分发达经济体依然沉溺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中难以自拔,所以在这一轮美元升值周期中,发达国家反而率先受到伤害。
在美元这一轮升值过程中,日元是贬值幅度最大的货币,贬值幅度接近三成。日元之所以成为贬值急先锋,一是因为日元和美元之间的息差越来越大,日元成为国际资本做空的对象;二是日本从贸易顺差国逐渐成为逆差国,也失去了对日元的支撑。
日元过度贬值,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很多麻烦。今年11月15日,日本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第三季度陷入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季度减少0.3%,换算成年率减少1.2%。日本经济负增长,和日元贬值有直接关系。
日本传统上其实是乐见日元贬值的国家,因为日元贬值给日本经济带来两大好处:一是刺激日本的出口;二是吸引大量游客到日本旅游,日本可以赚取大量的旅游收入。不过,这两大好处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淡,由于日本近年来将大量制造业基地转移到海外,难以享受到日元贬值带来的好处。另外,由于疫情期间国际游客难以入境,日元贬值的旅游红利也无法兑现。
不仅如此,日元贬值带来的负面效应却是越来越突出。首先,日本严重依靠能源等原材料进口,能源的进口依存度高达九成,粮食进口依存度高达六成,在日元大幅贬值之后,日本进口成本大幅增加,显著增加了日本消费者的生活负担。消费是日本经济最重要的引擎,消费受到打压之后,日本经济迅速受到影响。今年三季度日本经济负增长,主要原因就是物价上涨之后,消费增长显著放缓。
日元贬值还会让日本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更加严重。由于日本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深层次矛盾。近年来,日本通过吸引外国劳动力,比如越南等东南亚的廉价劳动力来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但是,随着日元大幅贬值,日本实际工资水平大幅下降,日本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越来越弱,随着日元持续贬值,日本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由于意识到日元贬值的风险远远大于收益,日本央行最近开始干预外汇市场,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日元下跌,日元贬值已经创下了30多年来的新低。如果日本不能扭转日元继续贬值的趋势,日本经济还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麻烦。
除了日本之外,韩国也深受美元升值之苦。为了应对美元升值给韩元贬值带来的压力,缩小韩元和美元的利息差距,韩国不得不跟随美元加息的步伐,今年以来,韩国已经连续实施了5次加息,这是韩国历史上加息次数最多、加息力度最大的一次。
持续加息给韩国股市和楼市带来巨大压力。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由于韩国积极救市,韩国股市表现强劲,韩国综合指数(KOSPI)上涨了一倍,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由此也吸引了韩国的全民炒股热潮,今年2月份,韩国的股票活跃账户数量超过了6000万户,而韩国的总人口数量只有5100多万,股票账户已经远远超过了人口数。但是,随着韩国跟随美国加息,韩国股市开始持续大跌,过去一年半时间,韩国综合指数的最大跌幅超过三成,给全民炒股的韩国带来巨大压力。
加息还让韩国的楼市也降温。过去几年,韩国楼市一直高歌猛进,首尔的房价更是高居全球第二,但是持续加息之后,韩国楼市也开始出现危机,首尔的公寓成交量暴跌一半,价格连跌9个月,创下两年来最大跌幅。
对于韩国而言,更大的冲击在于出口。由于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加上芯片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韩国的出口开始明显放缓,今年9月份,韩国的出口增速创下两年多来的新低,而且出现37.7亿美元的逆差,这是韩国25年来首次连续6个月逆差。
除了亚洲的日韩之外,欧盟和英国等其他发达经济体,也都因为美元升值,给本国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可以说,在美元升值的阴影之下,全球几乎没有经济体可以置身事外。
在这一轮美元升值周期,发达国家率先受到冲击,并不意味着新兴经济体已经获得了美元升值的免疫能力,如果美元继续强势升级,很多新兴经济体也会遭遇冲击,最主要的挑战就在于债务危机。
今年5月份,债台高筑的斯里兰卡宣布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正式构成了主权债务违约,7月份,斯里兰卡政府更是宣布国家破产。虽然斯里兰卡的债务危机主要是由于自身的经济问题,但是,美元快速升值提高了其借贷成本,增加了偿债的难度,也给斯里兰卡带来了沉重打击。当前全球还有很多债务结构不合理而且偿债能力有限的国家,如果美元继续升值,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会爆发债务危机。
在这一轮美元升值之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处于零利率区间,加上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出巨大的流动性,因此,很多新兴经济体都开始大举借入廉价美元发展本国经济。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很多国家更是大幅增加财政支出。2021年年底,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余额达到了90多万亿美元,比疫情暴发之前增加了两成,按照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上半年,31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余额已经接近100万亿美元,是GDP总和的2.5倍。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目前大概有60%的低收入国家面临很高的债务困境风险,或已经陷入债务困境中,而在2015年,这一比例还不到30%。衡量一个国家的外债是否处于安全水平,国际上通常以外债占GDP的比重,也就是外债负债率是否超过20%作为安全线,而目前很多国家的外债负债率都超过这一水平,尤其是拉美地区,很多国家的外债负债率甚至超过了50%,比如乌拉圭、阿根廷、哥伦比亚等等。
在这一轮美元升值的过程中,之所以还没有出现大面积的主权国家债务危机,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全球合作机制。新冠疫情暴发之后,由于新兴经济体债务规模快速上升,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调之下,2020年5月,G20建立了暂停偿债倡议(DSSI),为符合条件的部分最贫穷国家提供暂停偿债,截至2021年底,在符合暂停偿债条件的73国中,共有48国参与,暂停偿债的规模达到100多亿美元,避免了这些国家爆发债务危机。
不过,G20框架下的暂停偿债倡议(DSSI)将于2022年年底到期,度过了偿债缓冲期之后,很多国家将面临迫在眉睫的债务风险。和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不同的是,以前发生在拉美等地区的债务风险,债权人大都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对于债务重组可以有更多的协调机制,但是现在很多新兴经济体的负债对象多为商业机构,这使得债务重组存在更多的挑战。
如果美元持续升值,对于部分债务负担过重的国家,还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债务困境,甚至不排除会有更多的国家成为第二个、第三个斯里兰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曾经做过测算,按照债务规模、外汇储备、通货膨胀等指标,阿根廷、土耳其、黎巴嫩、尼泊尔、缅甸、巴基斯坦、秘鲁等多个国家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对于新兴经济体和部分贫穷国家而言,美元继续升值,带来的直接风险是债务危机甚至国家破产,但从更高层面来看,如果美元继续强势升值,将会让发达国家以及全球经济都陷入衰退风险之中,这是明年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的系统性风险。
美联储将对抗通胀作为首要任务,但是对抗通胀而实施的大幅加息,将不可避免对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引发经济深度衰退。上世纪80年代,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铁腕加息,被视为美国经济史上对抗通胀的经典之战,沃尔克也被视为美国对抗通胀的英雄人物。但在当时,强力对抗通胀,还是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剧烈阵痛,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头三年里,美国经济都在痛苦中煎熬,三年时间里,就有两年时间处于负增长。1980年,美国经济负增长0.3%,1981年的经济有所反弹,但是1982年再度陷入负增长,当年的GDP同比下降1.8%,失业率更是达到了10%。
美联储的这一轮加息周期,很多人都将其和上世纪80年代的那一轮通胀之战相提并论,同样可以预期的是,即使美国最终能够战胜通胀,但是短期之内也会付出衰退的代价。美国经济将难以避免又一个“沃尔克时刻”的到来。
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其实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一季度经济下降了1.6%,二季度下降了0.6%,按照经济学上的定义,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就可以视为衰退。对于当前美国经济而言,至少已经算得上技术上的衰退。
真正的考验还没有到来。由于美国当前的通胀距离2%的通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至少还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2023年,美联储可能会将联邦基准利率提高到5%以上,而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如果要确保美国经济在对抗通胀的同时不陷入严重衰退,美国能够承受的利率上限是4%,如果利率达到5%上方,美国经济将无法避免衰退。
美联储加息所影响的不仅是美国经济,全球经济都会因此面临衰退风险。一方面,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美国需求减弱,很多国家都会失去增长动力。与此同时,美元升值引发其他很多国家被迫跟随加息,这也将对本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压力。
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未来一两年之内,都面临较大的衰退风险。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6.0%下降至2022年的3.2%和2023年的2.7%,IMF还预计,占全球产出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家的经济将在今年或明年的部分时间出现收缩。
从发达经济体来看,除了美国之外,其余的几大经济体也都不乐观。以欧洲来看,除了要面临加息带来的衰退风险,同时还要面对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欧洲可能将面临近年来最糟糕的经济形势。欧盟委员会最近发布报告,预计欧盟和欧元区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陷入经济负增长,也就是进入技术型衰退,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经济也将迎来负增长。
脱离欧盟之后,英国经济表现也相当惨淡,最近英国央行预计,英国经济可能会陷入上世纪20年代有记录以来最长的一次经济衰退。在西方G7发达国家俱乐部里,英国的通胀最高,增长率最低。按照英国央行的预计,英国经济从今年夏天开始的衰退将会一直持续到2024年年中。
而从亚洲来看,韩日两大发达经济体也同样不乐观。日本经济在今年三季度已经开始负增长,韩国经济虽然还没有进入负增长区间,但是三季度增速也只有0.3%。
美元升值何时结束,取决于很多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包括美国的通胀水平、美国的失业率,以及美国实体经济走势等等。
从美国的通胀因素来看,由于美国的通胀水平持续超出预期,进入2022年以来,美国的CPI指数就从年初的7.5%飙升至9%以上,因此,美联储也始终保持强势加息的姿态对抗通胀,由此导致美元不断升值。
不过,美国10月份的通胀数据,终于开始出现放缓的迹象,这使得市场人士开始想象——美国的通胀可能已经见顶,强势美元有可能迎来拐点。
最新公布的美国10月份CPI,同比增长7.7%,和9月份8.2%的增速相比下滑了0.5个百分点,创下今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增速。今年以来,由于美国的CPI指数屡屡超出市场预期,10月份低于预期的数据终于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美联储的强势加息终于看到了效果。乐观派人士预计,美联储的这一轮加息周期,可能最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如果明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美联储甚至有可能开始降息刺激经济。
在美国通胀见顶的乐观预期之下,持续走强的美元开始回落,美元指数也从110多下跌到106,其他非美货币在短期之内对美元出现快速反弹。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减轻,全球股市也迎来集体狂欢,此前持续下跌的股市开始大幅反弹。
不过,虽然美国10月份的通胀放缓,但如果就此断言强势美元已经到了尽头,可能还为时尚早。
从美国的通胀来看,10月份的通胀虽然出现放缓,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自统计方式变化带来的技术性调整,从CPI的构成细项来看,10月价格下降的主要是二手车、家具和医疗保险等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医疗保险价格。医疗保险价格增速从上月的2.1%大幅降至-4%,原因在于美国劳工部开始采用新的统计方式来计算医疗保险,因为统计口径变化带来的价格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通胀放缓做出了贡献,但这并不是美国通胀的真实走势。
即使不考虑这种统计方式变化带来的影响,10月份的CPI即使出现了放缓的迹象,但也只是一个月的数据,并不足以得出通胀见顶的结论。美国财长耶伦就表示,市场不应该过度依赖单个月度的指标,目前还有许多因素会持续向经济注入通胀,特别是占到CPI三分之一的住房支出,预期将在2023年带来更多的痛苦。耶伦认为,未来几个月,房租支出还会继续保持上涨,从而推高通胀。
在美国的通胀构成当中,以房租为代表的核心通胀更为专业人士所看重。房租被视为具有极强的粘性,易涨难跌,最近几个月美国的通胀持续爆表,主要推动因素就是房租。美国10月份的通胀数据中,租金价格的涨势虽然有所放缓,但上涨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所以,美国财长耶伦预计,房租还会继续推高通胀。
美国10月份的通胀虽然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10月份高达7.7%的通胀水平,依然还是太高,即使到2023年之后,在今年通胀的高基数效应下,明年的CPI指数会明显回落,但是至少到明年上半年,美国的通胀数据可能会保持在5%左右的高位,这距离美联储2%的政策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美国10月份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出炉之后,华尔街的乐观情绪开始普遍上升,很多人都预计美联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的继续力度会放慢,如果经济衰退超出预期,美联储甚至可能会转向降息。对于现在流行的这种乐观预期,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并不认同,萨默斯近日表示并没有看到通胀见顶的证据,对于美联储可能会在明年年中放松政策的看法,萨默斯表示,“实际上,这种观点真的不太可能”。他认为,美联储可能需要将利率提高至6%或更高来控制通胀。
除了通胀指标之外,美联储加息的另外一个依据来自就业数据。通常而言,如果就业市场表现强劲,就将对美联储继续加息构成支撑,反之,如果就业惨数据不佳,美联储对加息的态度就会相对谨慎,当就业数据特别惨淡时,甚至还会促使美联储降息。
今年11月初,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的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6.1万人,远高于预期的20万人,这显示在经过美联储大幅加息之后,就业市场的表现依然强劲。就业市场的表现,支撑了美联储继续加息的信心。
另外,美联储本轮加息虽然又急又快,几个月时间就将基准利率从零拉升到3%~3.25%,但是考虑到通胀数据,在经过通胀调整之后,美国当前的实际利率仍然很低,所以,美联储即使放慢加息的力度,但并不意味着会马上转向宽松,紧缩的货币政策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对于美元而言,这就意味着会从快速急升转为长期慢涨。而这一轮强势美元最终会涨到何处,最终取决于美国通胀、就业等关键指标,如果将来美国通胀大幅放缓至美联储设定的2%附近、失业率大幅上升,以及美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这一轮强势美元的升值周期就会暂时告一段落。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元会就此大幅贬值。关于美元的走势,有一个理论叫作美元的微笑曲线(U.S. Dollar Smile Theory),这个理论分析了美元何时走强,以及何时走弱的历史规律。微笑曲线表明,在美国经济疲软,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时,如果其他国家的经济比美国好,投资者会买入利率更高的非美货币,这种时候美元会走弱。而其他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美元走强。一是美国经济增长较好,通胀水平升温,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美元会因此走强,当前这一轮美元升值,大致属于这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会导致美元走强,就是全球经济动荡,投资者开始回避风险资产,大量资金借入美元,买入最安全的美国国债来避险,这种时候,美元的避险功能会导致美元需求大增,美元也会因此升值。所以,从美元的长期走势图来看,一个贬值低点和两个升值的高点,就形成了一个微笑曲线。
从微笑曲线的理论来看,导致美元走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美元主要作为国内货币,当本国经济强劲,通胀上升时,因为利率上升而升值;第二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当全球经济动荡时,因为避险功能而升值。这一轮美元升值,主要推动因素就是第一个因素,但是,随着美联储带领全球大幅加息,世界经济可能会迎来衰退风险,到时候,美元作为避险货币的功能将会凸显出来,即使这一轮美元升值周期会因为通胀放缓而暂时停下脚步,但是,当明年全球面对衰退风险时,美元还有可能作为避险货币而重新步入强势周期。
这也就意味着,虽然美元最近的走势因为通胀放缓而有所回落,但如果因此认为美元的涨势已到尽头,这一轮美元升值风暴已经结束,显然还是过于乐观的想法。 通胀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