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是冷是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世界尽头是冷是热?0读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我突然冒出来个问题,为啥把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放在一起显得很搭呢?可能我有点儿没心没肺了,因为这是一本很深沉的书,在本应该掩卷回味全书内涵的时刻,我关切的却是书名。但我有我的理由。我虽然今天才读它,但好多年以前就已经被这书名征服了。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是什么样的灵光一现让村上春树想起这俩事情,并且放到一起的呢?简直绝了。它能引发非常美丽,也非常忧伤的遐想。好像一切都结束了,余下的只有永恒的沉寂。一想到这些我就感觉冷。

对,一定是冷。这两个词都自带寒意,而且形成典型的互文——世界尽头一定是冷酷仙境,而冷酷仙境一定在世界尽头。我不信有人会出奇冒泡地觉得世界尽头是热带沙滩,而冷酷仙境就在家门口。那简直是感知错乱。越远的一定是越冷的,这不完全是想当然。要是摊开一张地图问世界尽头在哪儿,两极还是赤道?答案绝对是两极,地球最冷的地方。要是真有神仙的话他们会住哪儿?反正打死我也不信神仙都住在赤道几内亚。

我自己去过的地方也一样。越是热的地方,好像什么都种类繁多了起来。热带水果永远叫不全名字、热带香料永远稀奇古怪、热带昆虫永远突破想象、热带城市永远熙熙攘攘。总之绝不会有世界尽头的感觉。我还去过几个很冷的地方,饭店里菜品单调,商店里物品稀少,坐过两小时一趟的公交车,找了一小时都见不到人问路。当我终于看到一个人时,我当时就觉得这是神仙下凡来救我了。

组成词语也都是贴切的例子。一热就舒展活跃四通八达,是为热络;一热就乌乌泱泱闹闹哄哄,是为热闹;一热就容易激动产生情绪,是为热情。与此同时,一冷就稀稀疏疏缺少浓度,是为冷淡;一冷就降温迟缓关系疏远,是为冷漠;一冷就心如止水缓慢平和,是为冷静。

这一大套自圆其说让我觉得很完美。假如到此为止就好了,但我无意中发现出版信息那一页里的原始书名,发现冷酷一词的日文是个外来语片假名,那个外来语是英文单词hard-boiled,专门指煮成全熟的鸡蛋。它的反义词是soft-boiled,也就是半熟软蛋。这么说,冷酷仙境就成了全熟仙境,不仅不是冷的,反而热透了,都熟了。这不是根儿上就错了吗?难道咱会错了村上春树的意?当村上春树在谈世界尽头的时候,他其实谈的是赤道几内亚?

我凌乱了。世界尽头到底是冷是热?难道要折中一下说成“世界尽头时冷时热”?说实话,我绝不忍心村上春树的完美书名给改成别的样子。我又特意查了一下几大主流的英文字典。除了全熟煮鸡蛋,hard-boiled还有一个引申义,形容某人严肃拘谨、不苟言笑,也就是硬汉风格。推理小说迷都知道在上个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推理小说流派——硬汉派,就是用的这个词。那么硬汉的标准气质是什么呢?当然是又冷又酷,所以翻译成冷酷仙境没毛病。

谢天谢地!总算又给圆回来啦! 世界尽头

上一篇: 测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