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21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花园洋房业主的烦恼

老王前两年投资了一套一楼花园洋房,赠送使用的花园有100余平方米。但这两年,房市不景气,一直捏在手上。花园里杂草丛生,有的茅草比围挡还高。物业说赠送的花园内部由业主自行管理。老王一直在琢磨着怎样把花园整理得清爽一点,给来看房的人更好的印象。

两个月前,老王带人来看房的时候,遇到一个老头,自称老樊,是同一个小区的居民。老樊主动给老王说,可以帮他打理院子,代价是允许在他院子里种一些小菜吃。老王当时没多想,觉得也算双赢,就同意了。

然而前不久,老王接到物管的电话,通知他很多邻居投诉,说他家园子飘恶臭,而且苍蝇横飞,严重影响小区环境和周边居民健康,请他立即处理。

老王赶紧赶去现场查看,看见园子已经被种成了菜地。但当初的杂草只是被清理开,靠边堆积成山,并没清理走。最可怕的是那股扑鼻而来的恶臭,和驱赶不完的苍蝇。老王发现,这菜地是用火锅店的潲水来施的肥、淋的菜。不仅如此,就连装过潲水的盒子、箱子,也直接扔在杂草堆里。

老王赶紧通知老樊过来,现场说明情况,说不能这么种了。老樊却说,他在农村一直都是这么种。农村哪里不是这样的味,闻久了就习惯了。老王说,这是城市居民区,能和农村广阔天地比吗?而且以后这房子怎么住人?

沟通没有效果,老王只好说不允许继续种了。这时候老樊却跟他扳起指头算起账来:这地是老樊和另外三个老年人一起种的,开荒花了两天,按每人每天500块算,得付4000块工钱,另外,地里的菜也是他们辛苦播种施肥才长出来的,也得折算钱。

老王一听,觉得这不是讹人吗?但是老樊不仅声音大,还叫来另外三个老头老太太,不依不饶,甚至暗示威胁他,说:“都在一个小区,你要是过分了想想以后怎么办。”其中一个老太太还骂老王:“有钱了不起啊?买得起带园子的一楼了不起呀?欺负我们老年人!”

联系物管出面。老头老太太们就闹着不交物业费了。物管也没办法,对老王说,刚开始是老王同意他们种的,不算物业管理不到位。

老王实在没办法,只好让步,说同意这些人把这季种的菜收获了再不种,但是绝对不能再用潲水施肥了。最近疫情严重,反正房子也没人看,但老王还是后悔得要命,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读者 阿琳)突如其来的“自由职业”

我的朋友小美,一直想从事自由职业,没想到有一天梦想居然成了现实,说起来是好气又好笑。

某个下午,小美正在工位上为一份迟迟不能通过的策划方案冥思苦想。企业微信上突然弹出人资同事发过来的一份协议——自由职业者工作协议。协议显示,若签订协议,小美和现在公司的劳动关系就不成立了,而是和另外一家公司达成劳务关系,同时约定为现在的公司提供服务。

作为一名还没转正的员工,小美首先想到的是,是不是自己工作没做好,公司决定不予录用,用这种方式劝退自己。转头问了一圈,无论是在职三年以上的老员工,还是刚入职三天的“萌新”,无一例外,人人有份。

大家找人资理论,人资表示,这是老板要求,全公司所有人都要签。协议的签订,不会对大家的实际收入造成任何影响,请大家放心。虽有不满,陆陆续续地,同事们还是签了字。因为自疫情以来,公司所在行业确实不太景气,作为基层员工,隔三差五被居家办公,工资被打折,也是常有的事情,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同事们一致认为,现阶段有份工作做,就先保住工作最为要紧。

小美拿着这份协议在微信上请教当律师的朋友,朋友认真研究过后,条分缕析里面的各种坑:比如签订协议后,裁员不会有赔偿;出现工伤可能不会被认定等等。朋友说,作为律师,他非常不赞成小美签订这种不平等的霸王条款;但是作为朋友,如果小美想要暂时保住这份工作,签了也无妨,毕竟今年工作不好找。

小美思量再三,迟迟没有签字。过了要求的截止时间,人资经理来找小美。经理以同为打工者的身份动之以情:虽然协议看上去确实对员工不利,但现在大环境不好,没有裁员已经是很好了;经理又以公司管理者的身份晓之以理:大多数人都签了,就几个人不签字,会耽误其他人发工资。经理让小美自己权衡利弊。其他同事也劝小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想要留在这里,就签吧。

最终小美还是不情愿地签了字并马上开始找工作。也许是运气好,也许市场环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一个月后,小美如愿找到了正常缴纳五险一金、双休、有正常节假日福利、签正规劳动合同的企业。

小美心想,或许就是大家对现在的就业环境都太过悲观,才导致企业如此明目张胆地胡来吧。但是,如果自己没能很快找到工作呢,还会这样想吗?谁知道呢?

(读者 杨三天)烤烟房的补偿

最近,老董老家的村里下了通知,要对全村的30多个烤烟房实施拆除。这些烤烟房,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大力发展黄烟产业时建设的。后来,黄烟在当地开始大面积种植,小户种植的黄烟渐渐减少。慢慢地,这些零星分布在村里的烤烟房失去了原本的用途,有的闲置,有的用作仓库,还有的破败不堪,濒临坍塌。

拆除烤烟房,村里给出的理由是,这些烤烟房影响村容村貌,影响乡村道路建设,按照上级关于环境治理的要求,拆除刻不容缓。这理由,老董和村民们没意见,烤烟房确实该拆。让大家愤愤不平的是,村里说,这些烤烟房,都属于违建,拆除没有补偿款。

村支书进一步向村民们解释:烤烟房之所以被定性为违建,关键在于没有合法手续,没有补偿的合法依据。支书刚说完,老董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满:当初为了鼓励发展黄烟产业,政府是有扶持政策的,村里凡是盖了烤烟房的农户,每盖一个烤烟房,村里奖励600元,而且额外赠送风机一组。据说,建设烤烟房的地也是政府特批的,政府给村里下达了建设烤烟房的任务,那时候建设烤烟房也不需要手续,村里同意就可以建。现如今,政府不鼓励小户烤烟了,这房子就成了违建,这样怎么说都说不过去吧。

不管村民们如何理论,村支书自始至终都是那句话:因为烤烟房没有合法的手续,所以不涉及补偿问题。没办法,老董他们找了律师。律师听了烤烟房的情况后说,按照政府现在的政策,拆迁违章建筑物一般是不会给予补偿的。可是,违章建筑虽得不到补偿,但违章建筑人对建筑材料拥有合法的所有权,所以,政府在拆迁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材料予以适当的补偿。

律师接着说,在判断违章建筑是否需要补偿时,还要区分违章建筑物与违章建筑物上的土地使用权的差别。如果土地使用权是合法取得的,即使建筑物属于违章建筑物,也需要保障违章建筑人对土地的合法权益。即,拆迁方需要给予违章建筑人的土地权一定的补偿。

老董说,有的烤烟房就建在自家宅基地上,这个按说得多一份补偿。律师点点头,说他们村的烤烟房是时代的产物,其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按理说,政府部门在处理此类事件时,不能单纯地因为不符合现有的规定而强制拆除,或者不给予任何补偿。如果能找到当初政府鼓励建设烤烟房的书面依据,或许能给烤烟房摘掉违建的帽子。

(读者 小罗)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