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玲珑山馆
作者:卜键清朝康乾年间,大运河畔的扬州城得漕运、盐业之利,复以玄烨、弘历的南巡驻跸之地,比以前更添繁华。小玲珑山馆的创建人为盐商马曰琯与马曰璐,二兄弟携手由家乡祁门到淮扬发展,渐渐站稳脚跟,兴建了宽敞幽雅的宅第园林,并努力搜求各种书籍。二马为人宽厚平和,友人以稀有太湖石相赠,花费巨大财力运至家中,立于藏书楼前,小玲珑山馆即以此得名。而因该石过于高耸,邻居以为不吉利,便作罢。邻居的做法应有些过分了,马氏兄弟富而不骄,息事宁人,也属难得。
二马喜欢读书和藏书,喜欢与读书君子相交,常也接济南来北往的落魄文士。浙西词派代表人物厉鹗为其挚友,在小玲珑山馆阅读写作,相待数十年无烦言。座上客还有全祖望和经史学家杭世骏等一批名士,结为邗江吟社,诗酒唱和,掏腰包的则是二马。他们还花费巨资收购传是楼、曝书亭流散的藏书,又遍访孤本善本,雇佣数名抄手常年在家誊录,贮藏日增,达到十余万卷。闻知全祖望要从《永乐大典》辑录古本,曰璐兴冲冲赶至京师,一起商量辑佚的规划、雇觅抄手的人数和费用,态度很积极。遗憾的是全祖望突然被逐出翰林院,李绂也因服丧离职,此举中辍。
岁月不居,待30余年后兴修《四库全书》,二马皆已辞世,此间主人换成曰璐之子马裕,而小玲珑山馆藏书的名声更加响亮。乾隆传谕两淮盐政李质颖,命查访马家的藏书,曰:
至淮扬系东南都会,商人中颇有购觅古书善本弆藏者,而马姓家蓄书更富,凡唐宋时秘册遗文,多能裒辑存贮,其中宜有可观。若能设法借钞副本呈送,于四库所储,实有裨益。李质颖系翰林出身,于典籍气味尚近,且现为盐政,查办尤易为力。止须派总商内晓事之人如江广达等,令其因亲及友,广为访借,不必假手吏胥,更可不致滋扰。着传谕李质颖即遵旨妥办,查访藏书内流传已少及现在并未通行各书,向其家借出,缮录副本呈送,其原书速行给还。仍将应钞书目先行奏闻,其书即速钞出,陆续呈进。(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初三日)
李质颖出身汉军旗,乾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因翰詹大考失利免职,转往内务府打杂。可不要小瞧内务府,因为切近皇上,机会较外官为多,质颖的文史底子到这里可就突出了,三十五年四月担任两淮盐政。那可是一个大肥缺,当初曹雪芹之祖曹寅与康熙帝何等亲近,也不过以江宁织造兼两淮盐政。质颖接旨后不敢怠慢,一面撒出人马四出寻访,一面向两江总督高晋禀报。高晋也对小玲珑山馆藏书有所闻知,在此之前,已令属下前往查阅。
闰三月十五日,高晋上奏,称得知马裕家藏书最富,飞札委派扬州知府陈用敷亲到小玲珑山馆,已报来藏书书目。经过对其书目仔细研读,高晋拣出133种,其中68种发苏州书局校勘,65种令扬州府审读。他还说后来又挑出62种,恰好李质颖的信函到了,即命陈知府移交。当月二十日高晋再次奏报:说苏州书局征集到125种,加上从马家藏书内选出的59种,“开具目录,恭呈御览,伏候皇上敕交办理四库全书大臣,核定应行取进各书,饬取到日,即当分别抄买,委员解送”。此即各省征书的大致程序,查访—选目—审读—初选—呈报书目—馆臣核定—发回取用书单—购买或抄录—解送京师,然后才进入编纂程序。
就在同一天,李质颖奏报办理情况,说是已把马裕传到署里,宣读上谕,并温言询问。马裕“欣喜踊跃,即将书目呈出”,自己又选了211种,加上高晋挑出而未取走的62种,希望能借抄。接下来,密奏引录了马裕的话:
商人受皇上培养深恩,沦肌浃髓,今蒙购访遗书,商人家内所藏,苟有可采,得以仰邀睿览,已为非分之荣,何敢复烦抄缮,致需时日,只求将原书呈进,便是十分之幸了。
在内务府历练过的李质颖很会揣摩圣意,加以一句注解:“奴才察其言辞诚切,出自实心,似应准其所禀。”彼时的臣子上奏,满员有资格自称奴才,汉员不可以,质颖算是旗人,也就打了个擦边球。而皇上的朱批为:“俟办完四库全书,仍将原本发还,留此亦无用也。”皇上并未同意,却也透出心情的愉悦,不久即命高晋将已选出的马裕藏书都交李质颖处理。
而待审读江苏报送的书目,乾隆发现多为明清诗文集,较少古书善本,有些失望,命高晋与李质颖再作查询:“马裕家夙称善于收藏,何所存仅止于此?或原办时,尚系地方官往彼询访其家,未免心存畏惧,又惮将善本远借,故所开尚尔不精不备,亦未可知。”李质颖接旨后做了一番秘密调查,得知马裕为人小心谨慎,与之熟悉的众盐商也说曾看过其“藏书私账”,所有书籍皆已开列,并无隐匿。弘历阅后释然。
小玲珑山馆书目共1385种,高晋与李质颖先后挑选出776种,由质颖派员分批解送京师。乾隆本来是让他设局校勘和抄录的,孰知旨意未到,已派专差送交四库全书处,可谓快捷直观。当年夏天,馆臣已将其中几部善本呈至御案,皇上很开心,亲笔在明弘治刻本《鹖冠子》上题诗:
铁器原归厚德将,杂刑匪独老和黄。朱评陆注同因显,柳谤韩誉两不妨。完帙幸存书著楚,失篇却胜代称唐。帝常师处王友处,戒合书绅识弗忘。(乾隆癸巳季夏中浣御笔)
诗名《题鹖冠子》,乃弘历为外省采进书题写的第一首,对这部传自先秦的奇书以及前人的评价歧异作了简括,高屋建瓴,亦觉兴味悠长。张升以此诗为例,推论可能为于敏中等大臣代作,说服力不足。
经过馆臣校勘筛选,《四库全书总目》共著录马裕家藏本375种,在私人献书中名列第三。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