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为什么过剩了?

作者:谢九

10月底,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降3%,这是自2020年1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今年下半年以来,半导体行业就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的迹象,市场人士也都开始预计行业可能会迎来周期性拐点。现在,最新公布的数据印证了人们的猜测,芯片行业开始从短缺进入过剩周期。

在行业迎来拐点之际,一些芯片制造商的业绩已经开始率先体现出来。10月27日,三星电子发布业绩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4%。这是三星电子过去3年来的首次业绩下滑。作为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的业绩变脸,也充分体现了当前电脑和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疲软,给上游芯片制造商带来巨大压力。韩国另外一家芯片大厂SK海力士,今年三季度的利润更是大跌60%。

英特尔最近发布业绩报告,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大跌85%,该公司CEO表示,计划在2023年削减30亿美元成本,到2025年前将削减100亿美元的成本。

作为全球芯片代工的龙头企业,台积电的业绩虽然还保持增长,但是公司也感受到了行业的寒气,已经开始收缩战线。10月中旬,台积电宣布将年度资本支出从400亿美元减少到360亿美元,缩减幅度10%。最近,台积电总裁魏哲家更是鼓励员工多与家人相处,休假充电后再继续努力。让外界开始猜测,这是否意味着这家芯片代工巨人将开始大规模裁员?

全球芯片业之所以会出现产能过剩,主要原因在于下游需求疲软。芯片的下游需求主要来自电脑、手机以及汽车等行业,而这几大行业的销售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下滑。

从手机市场来看,来自手机市场的需求,占芯片终端需求大概37%左右的市场,也是芯片最大的市场需求。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亿部,同比下降了12%。由于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民众对于未来收入的信心下降,加之通货膨胀带来生活成本上升,很多人不得不压缩非必要的生活支出。与此同时,由于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创新能力不足,新手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够,销量也并不理想。

最近几年,全球手机的更换频率明显放缓。以中国市场来看,前几年国内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大概是一年半,而现在换机周期拉长到了3年。换机周期大大拉长,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也就持续下降。智能手机是芯片市场的最大终端需求,智能手机市场的疲软,对芯片产能过剩带来最大的冲击。

除了智能手机之外,电脑销量下降,也是芯片产能过剩的另外一个因素。在智能手机崛起之前,电脑市场是芯片的最大客户,在上世纪90年代,电脑市场对芯片贡献了超过一半的终端需求。随着智能手机快速崛起,电脑对芯片的需求占比下降,但也占据了高达36%左右的市场份额,略逊于智能手机市场的需求。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之下,很多企业对于IT方面的开支越来越谨慎,个人对于电脑的更新也出现放缓,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总出货量下降了18%。

芯片行业的产能过剩,除了下游市场的需求萎缩之外,和前几年行业内大幅扩张产能也有很大关系。2020年疫情暴发之后,全球迎来芯片荒,主要芯片制造商都开始大幅扩张产能。

2021年,台积电表示由于产能利用率超过100%,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台积电将在未来3年投资1000亿美元增加产能,并将在全球选址兴建新厂。英特尔也宣布重启制造产能扩张,加大代工业务,首先将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200亿美元,新建两座晶圆厂。后来又表示这一数字可能会增加到1000亿美元,将俄亥俄州打造成地球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

除了芯片制造厂商积极扩产,各国政府也争相吸引芯片制造厂家来本国设厂,由此引发了一场芯片竞赛,这又进一步加大了芯片行业的产能扩张。最近几年,芯片行业得到了各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很多国家都将芯片业视为未来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地,纷纷出台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吸引芯片制造业在本国落地。2021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一项芯片法案,计划以520亿美元的政府补助资金,鼓励芯片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欧洲也在2021年宣布,计划将500亿欧元投资芯片产业,用于摆脱对美国和亚洲的芯片依赖。

对于全球芯片行业而言,在下游需求萎缩和行业产能扩张的共同作用之下,从全球短缺切换到了过剩时代。半导体一直是一个周期性极强的行业,和全球经济有着很密切的正相关效应,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衰退风险,芯片行业的这一轮产能过剩周期,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对于中国而言,当前全球芯片进入下行周期,一方面意味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同时也意味着战略机会。如何在市场风险和战略机会之间做到平衡,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最近几年,芯片成为中国被卡脖子的产业,在高端领域的制造能力明显不足,严重依赖海外市场。最近几年,芯片成为中国进口规模最大的商品,2021年,中国进口芯片4100亿美元,而进口石油的规模也不过2500亿美元。中国对芯片的进口依赖程度可见一斑。

按照有关方面的规划,到2025年,我国的芯片自给率要达到70%,而目前的国产自给率只有30%左右,所以,最近几年,我国的芯片产能保持高速扩张之势,但是,当芯片行业的需求大幅萎缩,迎来周期性拐点时,中国芯片的产能扩张将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不过,如果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在芯片产能过剩、主要制造商开始收缩投资的背景下,那些能够在下行周期坚持扩张,并且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将有望在下一个周期占领高地。

以美国来看,虽然当前正值芯片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美国还是在今年8月份正式通过了芯片法案,这份520亿美元的政府补助,其中390亿美元用于鼓励芯片生产,110亿美元用于补贴芯片研发,20亿美元用于补贴国家安全相关的关键芯片的生产。 芯片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