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德的“抱怨”为何?

作者:宋晓军

洛德的“抱怨”为何?0当地时间11月5日,美《防务新闻》记者阿尔本(Courtney Albon)发表了一篇题为《(国防)预算改革小组的洛德说:五角大楼和国会存在信任问题》的报道。看了后我将该报道的截图与当天《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的截图放在一起,并配了一些说明文字发在了微博上。接着有位看了微博的媒体朋友就在微信中问我:能详细说一下洛德(Ellen Lord)的“抱怨”为何与解放军有关吗?为此我就用了简化版的“抽丝剥茧”对他说了。

首先要说的是,根据去年12月27日拜登签署的《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第1004款的要求,美国防部和国会在今年早些时候成立了由13位前国防高官和专家组成的“国防采购改革委员会”(CPPBER)。该缩写中的PPBE,就是美国防部沿用了60多年国防预算采购管理链路流程的缩写,即“规划、计划、预算、执行”。而曾在特朗普政府担任过负责采购的副防长的洛德,就是CPPBER的副主席。那么文中引用她所说的国防部和国会之间“难以置信地缺乏信任和沟通”是否属实呢?其实眼下就有两个实证:一是参众两院提出的2023财年国防预算分别比3月底国防部申请的高出450亿美元和370亿美元;二是10月27日国防部公布新版国防战略后,众院军事委员会共和党领袖罗杰斯(Mike Rogers)发声明对其进行了批驳(若中期选举共和党控制了众院,罗杰斯会成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话说到这儿必须强调的是,虽然由于“党争”造成的政治撕裂会影响到国防部与国会的信任和沟通,但是国会两党在对PPBE的改革上,认知还是与国防部基本统一的。这也是CPPBER的13名成员中除两名是国防部指派的外,其他11名都是由国会选定的。那么对PPBE的改革与解放军有何关系呢?简单说,1961年曾担任过福特汽车CEO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在国会提出PPBE的设想时,当时PPBE确实是一个基于理性最先进的组织管理链路流程,其优点在于可预测性和一致性。但随着新技术借助市场力量在民用领域的迅速普及,基于工业时代的PPBE所具备的传统优势不仅濒临殆尽,而且又叠加上了国防部的官僚主义,其“决策慢”的弊端则愈加凸显。那么“决策慢”是相对谁而言呢?上文提到的阿尔本的报道中给出的答案就是:解放军武器装备发展就是“决策快”的代表。

在阿尔本的报道中,提到了2021年2月25日美《防务新闻》一篇美智库呼吁必须对PPBE进行改革的报道标题就是《新(智库)报告称:五角大楼过时的预算程序太慢,无法击败中国》。文中称“中国(解放军)对国防预算、武器需求和采购的流程研究已经成熟……不像美国军队有(拖延)多年的预算过程约束”。那么解放军的“决策快”是源于什么呢?其实答案也许就在2019年7月发布的《新时代中国国防》白皮书中的一句话里,这句话是“建立完善‘需求—规划—预算—执行—评估’的战略管理链路”。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会问:一旦美国会和国防部达成共识并“各让一步”,将原来的“决策慢”向“决策快”方向转变,那解放军该如何应对呢?这就要看在前文中提到我在微博上发的11月5日《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中的一段话了。《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的题目是:《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十谈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而其中一句话是:切实在窗口期跑出加速度,以新的发展成就实现国防实力新的跃升,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由“量”的增值转向“质”的提升。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