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关键十年”与一个多次出现的词语

作者:宋晓军

再说“关键十年”与一个多次出现的词语0当地时间10月18日,美智库传统基金会发布了《2023年美国军事实力指数》报告。在这份由美传统基金会第九次发布的军力指数报告中,首次将美军整体指数评定为9年来的新低——“弱”(weak),于是很多美主流媒体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在简单浏览了一下报告内容和一些关注后,我就想到了我刚在上一期《三联生活周刊》写的题为《“关键十年”与一个多次出现的词语》的专栏文章,于是就确定了本期专栏文章的标题。

先说报告对美军整体评定为9年来新低“弱”的来由。简单说,传统基金会的《2023年美国军事实力指数》,先是根据军事实力、作战能力和战备状况这三项指标,对陆、海、空、陆战队、太空军5个军种加上核力量,按“很强”“强”“临界”“弱”和“很弱”5个层级进行评估。得出的结果分别是,陆军为“临界”,海军和太空军为“弱”,空军为“很弱”,而陆战队与核力量为“强”。接下来将这些评估放在一起再进行综合评估,就得出了美军整体为“弱”的结果。同时,报告还给出了美军要想“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各军种的军力规模标准,例如陆军至少应有50个旅,海军至少应有400艘作战舰艇和624架攻击机,空军至少应有1200架战斗/攻击机,陆战队兵力至少为30个营……总之,评定美军整体“弱”的结果,与这些指标均未能达标也都有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通过设定了“联盟关系”“政治稳定”“美军态势”和“基础设施”4个指标,对欧洲、亚洲和中东三大地区的战略环境进行了评估。标准为“非常不利”“不利”“适中”“有利”和“非常有利”5个层级。评估的结果是欧洲和亚洲为“有利”,中东为“适中”。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说到对亚洲战略环境的评估时,尽管报告强调了“亚洲内部关系复杂,缺乏一个像北约那样的一体化地区安全架构”,但还是认为“美国与该地区的盟友关系密切,他们愿意作为(美军)基地的东道主,这样有助于抵消美军必须跨越的遥远距离”,并提到“日本和韩国的军队比欧洲军队规模更大,能力也更强,而且两国对发展导弹防御能力越来越感兴趣”,还专门说到“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公众意识到有必要采取更加‘正常’的军事态势”。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份《2023年美国军事实力指数》报告与10月12日美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NSS)一样,同样为“中国”专门开设了一节,并在该节第一段中就妄称“中国是美国面临的最全面的威胁”。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说上文中提到的我之前写的那篇专栏文章了。那篇文章的大意是,美政府在NSS中不仅强调了“关键十年”的窗口期,还51次提到了“盟友和伙伴”这一词语。同时一厢情愿地认为“盟友和伙伴”在“关键十年”里是应对所谓“中国挑战”的主要外交政策工具。很显然,这与10月18日出笼的《2023年美国军事实力指数》将亚洲战略环境评估为“有利”,有一种认知观。也就是说,两份报告都设想让中国周边的美“盟友和伙伴”更加卖力地遏制中国崛起,而后者可被认为是前者的“军事篇”。当然,对此我还是坚持这是美方一种一厢情愿的设想。因为我坚信,伴随“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应该还是那句话——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