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期精选 | 生活的品质与选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露营也在成为一种“一夜乌托邦”式的社交方式,人们从城市出发,结伴扎营,在有限的时间里,构建出新的社区生活,直至活动结束,人们纷纷收起帐篷,从这个真实存在过的幻梦中走出,继续回到城市的现实生活中。一夜乌托邦,是浪漫地与自然相处的理想状态,是一种自由的表露。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最早的观鸟达人是一名英国乡绅吉尔伯特·怀特,他写作的《塞尔伯恩博物志》推动了一种田园牧歌型的博物学。在各类博物活动中,观鸟开展得时间比较早,发展得也比较好。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研究者刘华杰看来,“观鸟有一定的特殊性,鸟是一种活物,能飞,与看植物相比更吸引人,加上鸟的数量相对少,对普通人来说相对容易把握。博物探究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世界’,是一种宏观层面对世界的了解,人类通过这种方式寻求对自然的理解。”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工业化和城市化伴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大面积建设,而久坐的人们选择放弃城市路权,暂时性脱离支撑城市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选择那些只有徒步可以抵达的自然风景。21世纪当代徒步的兴起则被视为一种对自然的回归。当人们步行前进,时间变慢了,人们不再匆忙了。这也是当代徒步者希望与时间建立的新关系,同时也是人类的身体和思想与自然建立的新关系。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民宿之前,我们已经有客栈、山庄、农家乐,也有各种品牌不同档次的酒店、旅馆和度假村,但它们似乎都不如民宿,与诗与远方天然相得益彰。创造这一空间的是民宿的主人,他们赋予这里以独一无二的生活理想和志趣,于是,寻找到一个合心意的民宿,等同于寻找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于此的不只是诗与远方,还有人与人,这是民宿真正的灵魂。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滑雪风靡,成为新的运动风尚,也成为消费社会的宠儿。最早一批滑雪发烧友已经从国产高级道滑向了日本、阿尔卑斯山,见最好的雪,见最好的山,一大波后来者在城市近郊的初级雪场上奋力地练习,以便早日能熟练地操控肌肉、驰骋雪场。就像马拉松和慢跑遍地开花一样,可以预见滑雪也会成为很多人的健康积极生活的标配。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身体的塑造是艰苦和孤独的,要想对抗世俗生活对身体塑造的诱惑,最有效的推动力还是来自于精神。提高身体运动的精神高度,是健身能成为现代社会一种风俗的深层动力——锻炼从人们对力量、美感的期待,过渡到一个更加深刻、更加复杂化的目标,即个人无止境的充分成长。不管是你锻造自己的身体,还是通过锻造身体来磨炼自己的精神和意志,你都在准备好更深入地了解、接纳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将马与“贵族”、“有钱人”联系在一起。马术是属于少数人的爱好,而赛马更像是一种群众狂欢,在城市周边的赛马场就可以看到,是属于“多数人”的运动,成都、武汉、天津,那些已建成和正在建造的马场都希望让更多人的生活与赛马相关。骑马为人们提供了与动物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在过程中,人的心智、人的情绪是快乐和饱满的。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打盹”,是人们在困倦时得以重新振奋的方式。它是咖啡馆“Nap Cafe”的名字来源,也象征着一种来自花草鱼鸟、咖啡甜点、琴茶纸香的生活美学。这些美好的事物始终存在于纷繁尘世的缝隙中,等待被发现、被爱上,随后赠予凡人田园般的安宁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人们用思想与行动呼应着马丁路德的那句话:“纵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今天我仍将栽下苹果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