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句话与“军改”的逻辑起点
作者:宋晓军北京时间9月21日,中央军委在京组织召开了“国防和军队改革研讨会”。此后《解放军报》发表了多篇回顾、论述“军改”的文章。在这其中,我注意到有两篇文章引用了军方最高领导人就“军改”说过的两句话很重要,于是就将这两句话转发到了我的微博上。随后,一位媒体朋友问我:为何专门挑这两句话发到微博上?我回答说:这两句话清晰地展示了新时代解放军“军改”的一个逻辑起点。
先说第一句话。9月23日《解放军报》头版发表了题为《新时代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的长篇综述文章,其中引用了军方最高领导说过的一句话是: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9月24日《解放军报》第二版发表了题为《军队是要打仗的》论述性文章,其中引用了军方最高领导人说过一句话是:军队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指挥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很显然,这两句话之间贯穿了一条很清晰的逻辑线——即“军改”是为了能打仗、打胜仗;而“军改”的逻辑起点就应该是对指挥体制和机构的改革。于是在2016年的1月到2月底的1个多月时间内,不仅“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战区指挥机构”的两级指挥体系就构建完成了,而且于2016年2月29日开始运行。同时,实行了60多年的大军区指挥体制“瞬间”被取代了。
虽然这个进程看似有点儿“快闪”的意味,但据上文提到《解放军报》的第一篇文章中所引用军方最高领导人的话说却是:要解决的大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起来确实不容易。说到这个“确实不容易”,可以举一个美军的具体案例。简单说,“二战”后美军认识到现实高效的军兵种联合作战必须要成立战区并实现统一指挥,于是海军作战部长就建议成立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可此举在遭到陆军的强烈反对后,美政府不得不在1947年1月宣布成立由海军作战部长为执行代理人的太平洋司令部的同时,也宣布成立了同级别的、由陆军参谋长作为代理执行人的远东司令部(1957年撤销)。而对于这种军政和军令“混搭”、指挥边界模糊的状态,美军直到1986年国会通过了“戈德华特·尼克尔斯国防部改组法案”后,才基本梳理清晰。
说到美国的案例,如美国防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伍思诺(Joel Wuthnow),以及曾在美国防部长办公室任职的兰德公司分析师加拉弗拉(Cristina Garafola),他们分别在2016年7月和9月发表的评述解放军“军改”文章中(《中国版的“戈德华特·尼克尔斯国防部改组法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改革及其影响》),都对解放军这种“快闪”式建立新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结果表达过质疑。但在6年多后的2022年,在这两人撰写的分析中国军事的文章中,似乎就不再提及这种“质疑”了。其实就在上文提到《解放军报》6月24日的文章中,专门有一段描述是这样写的——近几年,在应对国家安全威胁、日常战备值勤和抗洪抢险救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效能正在加速释放。由此可见,“快闪”并不意味着必然会欲速则不达。
最后我想说的是,解放军在“军改”的逻辑起点上能迅速分割军政和军令两大板块并顺利整合推进,也许还与2016年后的台海形势有关。用6年多来中国国台办发言人经常说的一段表述,来说明2016年之后的台海形势就是:2016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否认“九二共识”,破坏两岸对话基础,关闭了两岸协商对话的大门。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