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哲学之王跑得最快

作者:张斌

运动哲学之王跑得最快0柏林静候着基普乔格的到来,世界等待着柏林的喜讯。37岁的基普乔格站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集中会激发出两个问题。第一,冠军还会是他的吗?第二,会破世界纪录吗?当然,还会有第三个的,能“破2”吗?柏林给出了所有的答案,冠军没跑,20个正式马拉松,第15次夺冠,悬念就是谁第二,此番在柏林,第二名足足晚了4分钟抵达终点;时隔4年,纪录破了,缩短30秒;“破2”征途漫漫,还得再等,明年柏林再见!

这个初秋的周日,柏林艳阳天,纪录命悬一线,绝非一人之功,众人皆在奋进。第一个10公里,28分22秒,“破2”的配速。半程,59秒51,埃塞俄比亚的贝里胡几乎并肩“飞行”,没错,电视直播解说员当时就是如此描绘的,“破2”继续有戏。但是,如此疯狂的配速还是拉垮了其他人,基普乔格独自向终点疾驰。已见勃兰登堡门,计时钟上隐隐约约已经闪过了“2”的关口,但掌声欢呼之声并未停歇,纪录即将作古,再次应验人类无极限。基普乔格一头扎进启蒙教练帕特里克·桑的怀抱,亲友忙着簇拥自拍,已经足够完美。

假想一下,这天夜幕降临之时,从短暂恢复性睡眠中醒来的基普乔格应该是摸出了自己的笔记本,他会在上面写些什么呢?2018年,还是在柏林,赛前也是世人期待已经让纪录脆弱不堪,那时基普乔格告诉我们,他已经记满了15本笔记本,每年一本,从起步到卓越。如今,该是第20本了吧。会是简单训练日记吗?还是跑者的思绪?可能都有吧。至少当他迈进牛津大学讲堂讲述卓越心法时,有条有理,思考深入,该是得益于每日积淀。

上次打破世界纪录前,基普乔格便被誉为“运动哲学之王”,对着记者滔滔不绝讲述活思想,“我想以放松的心态去奔跑。我只会在意个人最好成绩,如果是世界纪录那再好不过,但那不过是我个人的最好成绩。”何止放松比赛,日常训练基普乔格也在追求放松自在,从未有超量奔跑,因为他相信只需要以自我节律完成每日目标也就是了。无论是在家陪伴妻子和三个孩子,还是与队友们一道在高海拔训练营中苦修,基普乔格都会清晨五点开始晨跑,他将此称为“一种纪律”,并经常一字一句地告诉周边人:“生活中只有自律的人才是自由的。如果你不自律,那就是自己情绪和情感的奴隶。所说的一切其实都与奔跑的双腿无关,而是在专指内心和头脑。”至于下面这句话如何理解,也许只有每日自律奔跑的人们才能读懂——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25年前,第二个最好时机就是当下。

采访基普乔格的记者惊异地发现,这位被誉为“跑神”的肯尼亚人可以非常自然地将自己创造的格言嵌入在谈话之中,别以为他只是个擅跑之人,他平日里的阅读非常广泛,从亚里士多德到精彩的体育传记,再到自助手册,《高效率人士七种好习惯》便是他的最爱之一。带着笔记本在训练营的图书室中安静阅读,随手记下所得所思,他坚信“记下了,你也就记住了”。有句话很短,不难记忆,可基普乔格还是一笔一画写下了——积极性+纪律性=可持续。跑者世界中似乎鲜有常年统治者,基普乔格已成气象,即使获封“最伟大跑者”名号,反对者也该寥寥。

自小跑着上学,身边的小伙伴似乎都是如此的童年,早年丧父,让生活更显艰辛一些。如果不是16岁遇到从美国回到肯尼亚激励家乡孩子奔跑的帕特里克·桑,基普乔格可能早就停下了奔跑的脚步。据教练回忆,在众多孩子中,基普乔格是唯一向他讨要训练计划的孩子。第一次比赛获胜,基普乔格从教练手中接到了人生的第一份礼物——一块儿童手表。自此,人生跑在时间和纪录之中了。 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