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20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村庄治理

8月,北京下了几场不小的雨,市民都收到了雨情提示短信。我家住在村里,屋外的雨下得很是猛烈,屋檐下形成了一道绵密的雨帘。老爸还是遵循着老习惯,穿上雨衣,套上雨靴,拿上铁锹,院里院外查看一番——捡水道上的树枝杂叶,清水沟里的石子淤泥。现如今村里的主干道一水新铺的柏油路,水泥硬化路进了胡同,路灯顺着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门前。今年村里正在统一整修排水沟,将以前大路边敞口的排水沟挖掘整修、石块打底硬化后用定制的水泥板封了口。

雨还在下,水道通畅,院子里没存水,老爸巡视一圈已经回来了,村民微信群里却热闹起来。一个个小视频传了过来,带着村民的责问,原来后街的排水道不通畅,村民院里的水出不来,胡同里积的水能没过两块砖了。村民认为是新修的排水道有问题,喊话村干部派人处理。村干部客气地回复说,大队正在积极处理,请村民给予理解。

村里如今在街道环境治理、垃圾分类上“下了不少力气”,街道杂草、垃圾清理都安排了专人负责,越来越像小区管理了。老妈却感叹道:“现在这人(村民)都被惯懒了!你说家门口的地皮,以前有草都自己拔得干干净净的,早晚拿个笤帚扫两下,门口也干净了。现在有草也不自己拔,就等着大队派人干。干得晚了他还嚷嚷呢!”的确,没两天就看到有村民反映菜园里清理出的黄瓜秧、树枝杂草,在家门口堆积时间有点长的问题,催管卫生的村委来处理。

村庄微信群是现在的公共议事堂。为了节约用水,村里一般晚上停掉自来水泵,年轻的村民就提议:“我们下夜班的洗澡都没水了,能不能延长到夜里3点。”这点建议被村委采纳,自来水停水时间延后了。

争创文明乡村,村里为每家都配发了分类垃圾桶。可我听一天两趟收垃圾的大嫂说,分不分得好,一方面靠她们的面子,她们跟村民熟,多说多教,慢慢地就带动了一部分人家,另一方面就靠她们自己动手给村民分了。“没办法,人家说你挣着这份钱呢!”

村庄在变化,村庄的治理模式也在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在建设自我家园的过程中,更多的要依靠共治,村委会不仅仅要服务村民,更要动员村民一同维护建设成果。

(读者 河虾)外教离职风波

今年6月,老刘给6岁的儿子报了一个英语培训班,所报班次持续时间一年,共100多节课,费用是1.5万元。当初选择这家学校,老刘看中的是学校的外教资源,孩子们可以在试听课时选择外教老师,选定以后便由这名老师负责授课。本来儿子学得挺乐呵,老刘对学校也挺满意,没想到仅仅一个月后,儿子选定的这名外教突然离职了。

学校给老刘的解释是,该外教出了一点小事故,暂时无法授课了。老刘觉得这也没什么,再换个老师就是。可家长群里的其他家长们很快就感觉到不对了:这名外教退群了。有家长加了外教的微信,打听出事情原委:这家学校当初承诺的待遇没有兑现,她协商无果,打算另谋出路。

消息传到群里后,家长们议论纷纷:这个外教留不住,其他人就留得住吗?孩子们都喜欢这个老师,如果不是因为她,大家可能就不会选择这家学校了。后来,培训学校的主管出来辟谣,声称没有待遇未落实这回事儿,这位外教离职完全是个人原因,学校保证将来不会发生类似情况,如果未来再发生更换老师的话,学校会全额退费。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学校同意将这项保证补充写入家长和学校签署的课程协议里。但令家长们没想到的是,又过了一个月,学校剩下的三名外教也离职了。

老刘和其他家长找到学校,拿着课程协议要求学校退费。学校负责人回避了退费的问题,反复解释新的外教马上到位,请家长们不要着急。有的家长不依不饶,坚决要求退费,负责人这时也严肃起来,拿出了当初家长和校方签订的另一份协议——在这份入学协议里关于退费的表述是:本校一年及以上学时课程,开课超过一个月15课时,均不再办理退费。

面对自相矛盾的两份协议和家长的反复追问,负责人又给出了新的方案:按照入学协议的条款,退费的最优解决办法就是转课。家长可以通过介绍新学员入学的方式,将自己的费用顶出来。如果找不到新学员,学校也可以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办理退费,但退费周期比较长,可能需要半年左右。不管怎么说,全额退费是不可能的。

最后,学校负责人再次承诺,新的外教很快到位,外教来之前,学校会安排国内助教带着孩子们复习之前学过的课程,复习不计入学时。老刘觉得可以再等等,但多数家长已经等不及了,他们找到了教育局。教育局约谈学校了解情况后告诉家长:这家学校确实遇到了资金问题,如果真的要退费,建议走法律程序,如果对学校还有信心,建议等新外教到位后看看具体情况。

(读者 蒋霖)高温天限电以后

前些天的某个早上,我一个朋友在微信群里说:天府软件园今天限电,可以开启居家办公模式了。大家纷纷表示羡慕,奈何自己遇不上这样的好事。没过两个小时,又一人说自己工作地所在物业下发通知:要求空调开到26℃以上,关掉一切不必要的电源。紧接着,群里开始陆续出现“喜提居家办公五天”“公司放高温假”等消息。一张大风扇吹着巨大冰块放在某办公室降温的照片开始在各个微信群流行起来。

事情比预想的要严重,朋友圈被一条名为《四川迎来极端干旱高温天气》的视频刷屏了。大概内容是:高温干旱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水电大省四川发电量告急,商业区拉闸限电,让电于民,优先居民用电。

没能居家的朋友表示,公司已经关掉空调、所有照明、饮水机等非必要耗电设备。办公室内体感温度高达39℃,大家普遍处于蒸桑拿模式中。

相较于在公司上班的人,我在家工作,感觉影响还不算太大,直到小区物业发出了第一次停电通知。那是周六中午12点5分,我正在赶写一个着急的方案,约定下午交稿,小区物业群突然弹出消息:接供电局通知,12点15分高压供电停电,恢复时间待定,请大家做好停电准备。沉寂的群一下炸开了锅,有说正在煮饭,饭还没有熟的,有说怀孕9个月走楼梯吃力的,也有提示停电会伴随停水,提醒高层住户蓄水的。大家开始倒计时,珍惜最后几分钟可以吹空调的时光。

我赶紧检查笔记本电量,连上充电线,自责为什么没有边充电边工作,顺便把手机、平板电脑也都充上电。虽然知道这几分钟的电量是杯水车薪,但是总好过没有吧。想到整个片区都没电,大热天3公里内都找不到一家咖啡馆或饮品店给电脑续航,可能无法按时交出方案,懊恼和自责顿时涌上心头。

终于到了12点15分,居然没有停电,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想,是不是下一秒就要停了,方案倒是一个字也写不下去。直到物业又发了一条通知,大意是:经与供电局协商,暂不停电,但需将用电总负荷降至30%,如超过30%,整个小区停电;为降负荷,关闭园区照明、关闭部分电梯、关闭所有商业用电;同时倡议家用空调开到27℃以上,新能源汽车在晚低峰时段充电。

能有电用已经是万幸的事情了,我赶紧关掉房间的空调,开了一把小功率电扇。群里的邻居也纷纷表达出节约用电的决心:有和我一样吹电扇的,有一家四口待一个空调房的,有调低电视亮度的。大家都在为不停电努力着。

又可以安心地写方案了。我的心放宽了一点点。直到下午3点,物业再发紧急通知:用电仍然超负荷,若再不能低下去,几分钟后还是要停电。业主群再次沸腾:已经没有可以节约的余地了。

看着还没有完成的方案,我关掉了家中除笔记本电脑外,唯一还在耗电的小电扇。此刻,手机上显示的体感温度是40℃。

(读者 杨三天)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