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期精选 | 如何找到理想教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语文的学科规律也使得语文老师的角色具有特殊性。语文不能用标准化、机械化的方式去对待。语文是生活的学科,生活如浩渺的大海,包容一切又看不到边际。语文能力的增长要在自由空间里阅读写作,长期涵泳而形成。好的语文老师,不能只讲知识点、考背诵,而是领路人,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养成阅读习惯和写作兴趣。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我们用封面的体量报道了蒲公英中学和百年职校这两所公益性学校的故事,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来探讨教育的本质。虽然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家境在整个社会没有天然的竞争力,但是学生们身上体现出的放松、自在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另外一种可能。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如果是感兴趣的专业,并且愿意努力学习,职教生也并不一定在学业竞争中败下阵来,从此就是一直垫底的人生轨迹。他们可能逆风翻盘,最起码也能学会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现在是时候客观了解一下职业教育了。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霍格沃茨其实还是我们麻瓜世界中学校的样子,里面有惩罚、考试,老师的偏爱和同学的霸凌,但是我们却依然爱它,为什么呢?因为正是这种不完美,才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投射。“哈迷”们跟着哈利·波特、赫敏、罗恩一同认识自我、经历成长,寻找正义。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绝大多数的新教育学校,都是现有“体制”之外的尝试。它们与此前探访的各国学校并非彼此隔绝,而是在理念上相互交融,界限也时而模糊。这些“未来学校”的未来如何,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但它们做出的教育探索具有借鉴价值。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芬兰教育的独特性根植于芬兰社会价值观中,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是一种公共利益,如基本人权一般受到宪法保障。因此,芬兰没有公立与私立的二元教育体系,芬兰的教育都由国家出资,也不会让教师薪资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平等,是上世纪60年代开启的芬兰教育改革的基石。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这些学校中所呈现出的博雅教育当然不仅是为了进入常春藤高校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一个领域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不仅学会思考,而且学习不同的思考方式;不仅吸收知识,而且对新旧知识进行思辨。他们也以此回应了有关新精英教育的挑战:在一个更开放的世界里,使新精英们与众不同的不再是他们的排他性,而是对不同阶层的兼容并蓄,是对不同文化的杂食能力,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在这个世界里扮演的角色。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如果说存在一座大英帝国的印象博物馆的话,那么位于教育金字塔顶端的公学与它的产品——绅士,和女王、园林、板球等标志物一起,无疑是这个博物馆里最显眼的几件展品。而公学这个延续600余年的“教育活化石”,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曾经在西方现代教育史上产生变革的重要因素,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正在产生,硬件条件的改变,正在变得日常而平凡。只是,教育制度与教育观念的落差,仍然过大。这个时代,我们确实到了一个需要反省并自问的时刻:我们的孩子是什么?他们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是什么?教育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成长?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很难分辩黄冈区域的微观环境,与黄冈中学的奋斗孰因孰果。结果是,虽然这所学校只是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链环中的一环,也只是全国众多重点中学的一所,但在高考30年的历史里,她脱颖而出,用黄冈中学老师们所乐意使用的词语,黄冈中学成为“品牌”。或许比“品牌”更具价值的是,这所中学象征着多数的中国中学教育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