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如此快地到来?
作者:邢海洋一向大嘴的马斯克又有惊人之语,他已经把大脑上传到云端,同时还和虚拟的自己聊了聊。国内百度也信誓旦旦,要推出没方向盘的汽车。两件事在科技能力上当然不在一个层面上,却让人感觉到仿佛未来已来,果真如此吗?
先说百度的自动驾驶,这两年很多城市已经有自动快递车现身,那些行驶缓慢、动不动就急刹车的快递车偶尔大脑短路,尴尬地停在路上。这些快递车没有方向盘,全由人工智能控制,应用场景相对简单,主要用于园区内的物流配送、机场接驳等。场景虽然不多,速度还慢,似乎和自动驾驶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能够出现在公共场合,速度再慢也要考虑到安全因素,其科技含量与公路上的自动驾驶是不会相距太远的。实际上,经历了实际路况的锤炼,低速自动驾驶已处于大爆发阶段,去年全国销量2.5万台,今年就有望翻两番,超过10万台。因无人辅助,其智能应该达到了L4级别,即在某些环境和特定条件下完成驾驶任务并监控驾驶环境。下一步也就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动驾驶的L5了。
百度造车这件事儿,虽然每次宣传提前量都比较大,如可以在马路上打到无人出租车了,实际却是有驾驶员监控的,很难让人兴奋起来。但百度CEO李彦宏预言的四五年以后无人驾驶出租车将使打车费用减半,北上广深再也不用限牌限号还是让人印象深刻。不只是百度盯上了无人出租车的生意,腾讯也在微信里测试打车功能,华为还推出了出行打车快应用,正在邀请用户测试。这个节骨眼上,滴滴80亿元的巨额罚单也落地了,打车应用一时间又挤进了多个巨头玩家,颇有当年共享出行概念刚提出时的热闹。曾经,滴滴一度占到了网约车九成份额,一年的审查后,网约车又恢复到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巨头们也有了重新布局的机会。未来驾驶彻底智能化,私家车这一巨大的汽车市场或萎缩,继之以自动驾驶出租车满街跑的场景。巨头们全在摩拳擦掌,为这一刻的到来做准备。
与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比起来,智能驾驶算不上脑洞大开。两年前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就展示过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读出了猪的脑电波,接着一只实验猴子用意识玩了游戏,现在马斯克竟宣称已经把自己的大脑上传到了网络上。但这次把大脑数字化到云端还是引来一片质疑,因为超出了公众的想象力,甚至没人应和。加之Neuralink的创始高管不断离开,让人联想到马斯克可能是在制造噱头。
但无论如何,特斯拉宣称的人形机器人要在9月份登场了,据称,这款名为擎天柱的机器人高约172厘米、体重约56公斤、负载20公斤,且双手功能已达到“人类水平”。这些年,外界一直关注着波士顿动力公司的阿特拉斯机器人的研发进展,从阿特拉斯踉踉跄跄地走路到小跑着躲避障碍物,到后空翻到跳舞,每一次进步都激动人心,可惜的是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还没走出实验室,唯有应用场景不多的机器狗商业化了。这是特斯拉首次透露在研发人形机器人,按理说不会比波士顿动力的更先进。但在自动驾驶上特斯拉也比谷歌晚得多却是最早应用的,机器人还是让人期待。一个价格不高,却能灵活地干体力活的人形机器人,无疑将取代相当部分的体力劳动者。
畅销书《未来呼啸而来》预言,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网络、机器人等九大指数型技术的互相融合正带来巨大的变革力量。不经意间,未来来得太快了。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