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见顶了吗?

作者:谢九

这一轮全球原油价格大涨的原因非常复杂,从时间点来看,从2020年4月开始启动,迄今已经长达两年时间。在不同的阶段,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各不相同。

2020年4月,国际油价开始反弹,当时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因为疫情导致油价大跌,甚至一度跌为负值,随着疫情缓解,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复工复产,油价也出现了报复性反弹。

2020年5月,OPEC+达成减产协议,国际市场的供需层面偏紧,而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都推出大规模的宽松刺激方案,多种刺激之下,国际油价在2020年大幅上涨。进入2021年之后,产油国虽然开始小幅增产,但由于全球经济在2021年强劲复苏,大大增加了对原油的需求,所以国际油价在2021年继续大涨。

进入2022年之后,地缘政治冲突成为油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美等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强力制裁,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俄罗斯的原油出口量下降,导致全球原油供给紧张,让全球油价在今年大幅飙升,今年3月份一度逼近140美元/桶。

6月份以来,国际油价暂时停止了上涨的步伐。这一轮油价小幅下跌,除了涨幅过大带来的技术性回调之外,基本面主要有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全球货币政策收紧以及产油国增产等几大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引发对石油的需求减弱。由于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面临40多年的通胀新高,为了对抗通胀,美联储已经进入了超强的加息周期,以及减少购债、缩减资产负债表,这将对美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压力。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去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今年已经开始萎缩,以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似乎很难避免。在美国深陷滞胀泥潭之际,欧洲经济同样不乐观。如果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同时进入衰退,石油市场的需求将随之萎缩,这是近期国际油价小幅回调的主要原因。

另外,美联储加息力度越来越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油价上涨的步伐。今年3月份以来,美联储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而且加息力度一次比一次强,尤其是6月份,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以3倍于常规的力度加息,这使得美元指数创下20年来新高。在国际市场上,油价通常和美元走势呈现跷跷板的反向关系,当美元大放水时,油价通常会上涨;反之,当美元指数走强,油价就会下跌。

欧佩克的增产计划也在近期压制了油价上涨的势头。今年6月30日,第30次OPEC+部长级会议将7月和8月的增产计划大幅上调至64.8万桶/日,和之前增产的43.2万桶/日相比上调了50%。虽然欧佩克+的产能增加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以沙特为首的产油国释放出来的姿态,还是给油价上涨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也是近期油价有所下跌的原因之一。

不过,6月份的油价暂时回调,并不意味着油价的拐点已经出现。如果从供需角度来看,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原油的需求有所下降,从需求层面减轻了油价上涨的压力。但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供给层面,由于俄乌冲突短期之内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俄罗斯石油供应的缺口将始终是油价上涨的催化剂,能否减弱俄罗斯因素的影响,关键在于其他产油国能否大幅增产,填补俄罗斯石油的供应缺口。

今年7月份,美国总统拜登将访问沙特,预计石油问题将是重大议题之一。在拜登正式访问之前,OPEC+组织已经决定增产,释放出了配合的姿态。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当前的产油国是否有足够的增产空间,足以弥补俄罗斯的供给缺口。

沙特和阿联酋一直被视为闲置产能最大的两个产油国,每当全球发生石油危机时,两国总是被寄予厚望。这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全球再度将目光投向沙特和阿联酋,希望这两大产油国能够大幅释放产能。不过,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阿联酋总统向他透露,沙特和阿联酋的产能已经接近极限,很难再增加石油产能。所以,当前主要产油国的真实产能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团,这无疑为油价上涨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由于未来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美国白宫甚至已经开始模拟油价达到200美元/桶时可能带来的冲击。

如果油价将来继续飙升,中国也将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冲击。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更高油价,6月29日,财政部、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国际油价触及调控上限后实施阶段性价格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国内成品油价格阶段性不再上调,同时还将对炼油企业实行阶段性价格补贴。政策持续时间暂按两个月掌握”。

一直以来,我国成品油定价实施的是“地板价”和“天花板价”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时,汽油、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再下调;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汽油、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地板价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石油企业,天花板价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如果未来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零售价将不再上调。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高油价对民众将不会产生影响,因为如果油价继续飙涨到150美元/桶甚至200美元/桶,而零售价格不做调整,石油企业的利润将无法得到保证,就有可能出现油荒、气荒,最终普通民众还是会受到影响。如果油价只是短期上涨,石油企业的损失还可以靠财政补贴来弥补,但如果长期处于高位,财政补贴也难以持续。所以,财政部和发改委的文件表示,“政策持续时间暂按两个月掌握”。

如果未来油价继续飙升,除了抬高民众的生活成本之外,最终还会因为拉高通胀水平,制约国内的货币政策空间,最终从多方面对实体经济形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