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利抒发“军改情怀”的背后
作者:宋晓军当地时间6月2日,美《防务新闻》记者古尔德(Joe Gould)发了一篇正在访欧的美参联会主席米利(Mark Milley)的访谈报道。在这篇题为《米利说:美国军队可能需要进行创新改革以应对未来的战争》的报道中,古尔德称米利不仅强调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无人平台等新技术对军队改革的重要性,他还直接说出了“在10年到15年内(军队)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这种话。看到他在卸任前夕这么急切地抒发他的“军改情怀”,我就确定了这期专栏文章的标题。
要解释这个标题,先说一下米利的“军改情怀”。1980年米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通过之前参加的“预备役军官训练营”(ROTC)成为一名陆军军官。在他刚成为初级军官不久,就亲历了美军1986年的“大军改”——国会通过了《戈德华特·尼克尔斯国防部改组法案》,亲身体会到了“军改”的效果。2015年8月米利被奥巴马政府任命为第39任陆军参谋长时,恰好赶上同年2月刚上任的美防长卡特(Ashton Carter)推出的冷战后美军最大、最广泛的人事制度改革计划——“未来部队”。而此时的米利作为美军兵员最多军种穿制服的最高领导人,自然就成为积极的支持者。同年11月,他因破格晋升了一位两年内虽未完成初级军官基本学业但得到了罗德奖学金的年轻军官,被誉为支持“军改”的最高将领。
2016年11月大选后,前防长卡特推行的人事改革被搁置,但作为陆军参谋长的米利仍坚持他最初提出的成立陆军“未来司令部”的设想。要想成立与陆军三大司令部(部队司令部、装备司令部和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平行的“未来司令部”,可以说是陆军1973年实行“全员志愿兵役制”的最大改革。但米利在当时参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John McCain)的支持下,终于把这件“军改大事”办成了。为此2018年8月24日,美“防务快讯”网站还专门发了一篇题为《几乎没有发生:麦凯恩和米利是如何创建陆军未来司令部的》报道。2019年11月米利被任命为美第20任参联会主席,成为美军方穿制服职位最高的领导。按规定米利过渡到拜登政府到今年的10月任期将满,那此时他急切地抒发“军改情怀”是为什么呢?
在2015年美防长卡特推动“未来部队”的人事改革时,这位前物理学家给出的理由是:未来军队人才选拔、培养必须要适应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无人平台等新技术的发展,选拔的范围一定要覆盖更广泛的社会范围,以突破当时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的兵员招募范围。很显然,当时作为在陆军服役了36年的米利对卡特这种“愿景”是心知肚明的。8年后的今天,米利一定也深感遗憾:不仅当年卡特的“愿景”未兑现,而且目前美军兵员招募范围又变小了。而这也许就是米利在他即将结束43年军旅生涯前夕急切抒发“军改情怀”的真正原因。
说到“招募范围又变小了”,巧合的是,6月2日一个专业报道美军招募和退役的网站——“美国后方”发表了一篇相关报道。在这篇题为《大多数新兵来自服役人员的家庭,专家表示这是不可持续的》报道中,作者给出的两组数据是:1.在17岁至24岁的美国人中,有71%的人不具备参军资格(因体重超重、学历低、犯罪和服禁药记录等);2.有30%的新兵父母在军队中服役、有70%的新兵家庭成员在军队中服役。而作者评论称:考虑到只有不到1%的美国人服兵役,这些数据是特别惊人的。 军事